一、社会变迁的几种形式 现代化仅仅是一个社区性的进程?某些民族国家的进程?还是一个全球性的进程? 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一般是从社区和国家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化的各种问题的,很少从全球的角度入手。我们把现代化视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是根据对现代世界的新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新发展观。因此,研究社区的和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须从宏观上把握人类社会变迁的长过程所呈现的总趋势和一般特征。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家关于社会进化的新术语。社会学家们所说的“社会变迁过程”(processes of social change),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宏观历史研究。过去人们对于这个大问题研究得甚少。这是因为,以往时代的人们,是在有限的地区性的狭小范围内活动,只能观察到本民族及其邻近人民的历史活动,自然很难观察到世界范围社会的宏观变化。现在提出从宏观的角度特别是大生产力形态变化来审视世界历史进程,自然会显示另一番景象。就象一个人从不同高度来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一样。站得愈高,视野才愈广阔,整体和全局的轮廓就愈明确。任何大的历史过程都不可能在它的初始阶段或发展进程中就确切看清,只有在过程结束之后,才能充分认识,故既要高瞻,还需远瞩(就时间而言),这就是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之不同。微观研究是为了细查历史短时程中的个别事件、人物的活动与变迁,而宏观研究则是为了探索历史长时程中的基本趋势与人类集体行动的总动向。 从历史学来看,社会变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变,即微型的社会变迁,这是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或同一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积累性的渐变和突变。这些变化有些表现为潜移默化,难以察觉;有些表现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例如改朝换代的政治变迁,形式上可能激烈,但并未与传统体制决裂,都是在限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的量的变化和微弱的质的变化。另一类是巨变,即巨型的社会变迁,这是指突破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具有革命性、突破性的质的变化。这就是马克思常说的“社会革命”(social revolution)。在生物学上,用“突变”(mutation)指细胞的遗传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巨变是一种长期性变异,它可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创新性的巨变,这是独特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一种是传导性的巨变,这主要是受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据此,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Ⅰ、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弱式) Ⅱ、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Ⅲ、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Ⅳ、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根据以上几种社会变迁形式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上在农业大生产力形态内发生的种种沧桑变革,绝大多数属于Ⅰ型变迁模式;一般改朝换代的“革命”,大都属于Ⅱ型变迁模式。以上两种模式尽管其社会运动的速度不同,但其总趋势仍是维持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现存的社会秩序。历史上在同一大生产力形态内发生的主导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大变革,则属于Ⅲ型(如在农业大生产力形态内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换,封建制或奴隶制向小商品经济制的转换);或Ⅳ型(如日本的“大化革新”),都是突破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因此具有社会革命的性质。但在农业大生产力形态内,Ⅲ型和Ⅳ型发展模式是很少见的。如果从向工业大生产力形态过渡而发生的变革来看,则变迁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大量的变革都属于Ⅲ型和Ⅳ型模式。这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