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战后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洲际性的民族解放运动是19世纪前期大西洋革命后的最大政治风暴--第三世界革命,它把占世界人口大多数,处于世界发展边缘的那些国家第一次卷入变革的大潮,并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现代化”作为发展的口号。 这些推迟到来的现代化(delayed modernization)与早期现代化相比,处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发展环境中。它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变革引导经济变革,国家全力投入追赶型现代化、强制型工业化。第三世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几乎是齐头跑步奔向现代化。目前,这个尚在发展中的进程的引人注目的趋势是: 1.继苏联之后,中国、东欧等一大批国家按本国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改变了单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格局。中国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的农业国中,按社会主义方式创造性地推行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2.东亚地区一些发达的农业国家,以远远超过早期工业化国家处于相同阶段的发展速度推进工业化。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大国中国与印度按不同方式开拓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些国家加上日本,正在该地区形成一个新兴工业带,改变着近两个世纪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格局。 3.由于石油作为新能源的广泛运用,西亚北非伊斯兰文明区的新兴石油输出国从半农半牧社会走上经济突发性增长的道路。外国资本和技术的输入在那里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即没有工业化的畸形现代化。 4.拉丁美洲是第一、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中的落伍者,在第三次浪潮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等国探索了自主性工业化的道路,正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但由于都市化走在工业化之前,过分依赖外国投资与跨国公司,因而出现了畸形的“依附性发展”(dependent development)。 综观两个世纪以来现代化的世界进程,虽然错综复杂,但从中心向外缘推进的具有阶段性的发展趋势历历在目。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在一个略多于世界人口1 %的英国开始的,经过两百年时间,就有大约1/5到1/4的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享有远远高于过去最先进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均生活水平。现代化扩展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开端,我们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落在不同阶段的现代化坐标上。美国经济史家罗斯托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把现代化的座标图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做准备、起飞、向技术成熟推进、大众高消费五个阶段。罗斯托关于经济成长五阶段的理论,颇多牵强之处,但作为一个比较分析框架,仍有参考价值。本文所论述的现代化三大浪潮,与罗斯托所论述的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大体上是相吻合的(参见121页图表(18))。 五、现代化进程的总趋势 从两个世纪以来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可以看出各国的起步与前进步伐是参差不齐的。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当第三世界广大地区才开始迈步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之时,走在最前列的那些发达工业国已大体完成自己的发展使命,准备转向一个新的历程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巨变时代,可以发现哪些新的发展特征呢? (一)全球工业化一现代化的进程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波浪式地跳跃推进的。这些发展的浪潮并非散乱无序,而是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运动相关联的。按战后经济史家重新提出的“长波”理论的观点。自18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存在着平均大约每50-60年的长周期,从而形成外向“扩张”与内向“调整”的周期交替。从18世纪末到1847年危机这一长时段,是工业革命本身的长波。从1847年危机持续到19世纪末这一长时段,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长波。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长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这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长波。每次长波可再分为利润率增长、加速积累、加速发展的上升阶段与利润衰退、积累减速、发展减速的下降阶段。现代化三次大浪潮大致上与经济发展的长波是相对应的。雷诺兹研究第三世界的经济增长也是从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来说明的:1850-1914年是世界经济繁荣期,即第一黄金时代;1914-1945年是世界经济最长的萧条期,即暗淡时代;1945-1973年是世界经济最大繁荣期,即第二黄金时代(19)。世界工业化核心地区的经济繁荣相应地促使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急剧增长,促进国际贸易的大发展,这样就自然会带动边缘地区的经济增长。正是早期工业革命与随后的两次世界经济繁荣期,形成了现代化三次大浪潮的大推力。 (二)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力,即现代工业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最早的内生现代化外,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具有传导性的因素,现代工业主义从先进的中心向边缘的农业地区扩散。现代生产力的快速提高,是由于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的加速。第一次大浪潮的物质技术动力是煤与铁,第二次大浪潮的物质技术动力是电与钢,第三次大浪潮的物质技术动力是石油、原子能与微电子。推动生产力大发展的多次科技革命就象多级火箭,把现代化引向纵深发展,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这样,就世界范围而言,工业化-现代化具有连续性和加速的特征,世界逐步从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这从下面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工业品的年均长率:1705-1785年为1.5%(当时还不是现代工业);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猛增,一般都达到2.5%;1840-1860年达到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8-1977年猛增到5.6%(20)。从1750年以来两个多世纪中, 全世界工业生产量估计增加约430倍,人口增长约6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10倍。居民对钢铁的平均消费量可以算作是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方面,先进的工业国,如美国和英国已分别达到600公斤和410公斤,中国达到32公斤,印度达到13公斤,就是非常落后的海地和马拉维也分别达到7公斤和3公斤(均按1976年计算)(2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