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董份语。录自凌稚隆《史记评林》卷九十。 (31)杨慎《史记题评》卷九二。 (32)方苞《望溪先生集》卷二。 (33)全祖德《经史问答》卷十。 (34)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卷三。 (35)牛运震《史记评注》卷十。 (36)李晚芳《读史管见》卷三。 (37)(38)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五。 (39)方楘如《集虚斋学古文》卷一。 (40)归有光《归震川评点本史纪》卷一百二十九。 (41)列宁《书评〔尼、亚、鲁巴金〕编“书林概述”》,见《列宁选集》第二卷第25页。 (42)茅坤《茅鹿门集》卷三。 (43)录自凌雅隆《史记评林》卷首。 (44)《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45)《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 (46)《史记·侫幸列传》。 (47)《史记·匈奴列传·太史公曰》。 (48)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武帝十五》卷五《王莽》。赵翼《廿一史札记》卷二《上书召见》《汉武用将》。 (49)刘知几《史通·申左》。 (50)《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 (51)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转引自徐兆仁《历史认识的十大特性》,《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7年第6期。 (52)徐兆仁文中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