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68页。 ②威廉·H·麦克蔡尔:《神话-历史-真理、神话、历史和历史学家》,《史学理论》1987年第1期。 ③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表明,人们不能够同时精确地测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种属性。但他却据此得出微观客体自身不可知的结论。由于他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谈这个问题,所以对西方当代社会科学影响较大。参见《现代西方哲学家述评》,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2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⑤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第79页。参见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资料室编《史学史资料丛刊》。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页。 ⑦侯鸿勋:《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⑧参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5-246页。 ⑨《诗·大雅·荡》。 ⑩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11)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2页。 (12)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03页。 (13)柯林武德语,见《历史的观念》,第159页。 (14)参考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5)F.R.斯特恩《历史的多样性》(The Varieties of History),纽约1956年版。 (16)柯林武德语,见《历史的观念》,第173页。 (17)同上,第268页。 (18)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1页。 (20)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页。 (21)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42页。 (22)《美学向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8页。 (23)高尔泰:《美学与现代化》,《人民日报》1987年1月15日。 (24)《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第584页。 (25)胡昌智:《对于史学研究中价值问题的若干思考》,台湾《史学评论》第4期。 (26)赵轶峰:《关于史学方法论对象及其结构关系的假说》,《历史研究方法论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汉书·司马迁传》。 (28)刘家和:《对于中国古典史学形成过程的思考》,《史学理论》1987年第2期。 (29)《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0)《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131页。 (31)《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8页。 (3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导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33)《必要的张力》,第292页。 (34)《列宁选集》第2卷,第134页。 (35)《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1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