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进文:民族互动与走廊语言文化的形成兼论裕固族语言的特点(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08 中国民族报 钟进文 参加讨论
格萨尔研究专家王兴先先生1987年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部分村镇和牧场,就《格萨尔》在裕固族地区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对《格萨尔》流传的内容、形式、版本、部数以及艺人简况、风物传说等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但是由于有些著名老艺人的去世,有些珍贵资料因种种原因而散失,所以现在很难反映出《格萨尔》在裕固族地区流传的全貌。据王兴先先生介绍,1958年前,肃南县境内不仅藏族喜欢演唱《格萨尔》,裕固族中也普遍流传着《格萨尔》。东部地区的裕固族称其为《格萨尔》,西部地区的裕固族称之为《盖赛尔》。二者之间不仅称呼有别,内容和形式也有较大的差异。 东部裕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是操东部裕固语的裕固族地区流传的《格萨尔》却很少有蒙古族的特点,相反,具有较为明显的藏族特点。西部裕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但是操西部裕固语的裕固族地区流传的《盖赛尔》,内容上既受藏族《格萨尔》的影响,也受蒙古族《格斯尔》的影响,形式上又近于卫拉特蒙古部的《格斯尔传》,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虽说裕固族《格萨尔》受藏族《格萨尔》影响。但是裕固族艺人在讲述和演唱格萨尔时,都会根据本民族的历史、语言、生活习俗及审美意识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改造,使其成为具有裕固族特色的《格萨尔》。可以说藏族《格萨尔》流传到裕固族地区后就形成了《裕固族纳木塔尔》。“纳木塔尔”是藏语rnam_thar的音译,意思是“历史传说、历史演义”等,裕固族把本民族和格萨尔有关的传说故事称为“纳木塔尔”。 上世纪50年代,苏联突厥学家捷尼舍夫在操西部裕固语的裕固族地区搜集到一篇《裕固族纳木塔尔》,这是一篇与裕固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关于格萨尔的传说故事。其主要内容的汉译文大致如下:早先我们是信奉经典的,我们的可汗带着我们走了。那时候我们的人很多,约有10万人以上。我们是从西至-哈至走的,后来到了出太阳的山上。走了几个月,又走到了千佛洞万佛峡,我们就住在那儿了,在那儿生活了三辈子。生活了三辈子后,我们的王爷抢了格萨尔汗的可敦(妻子)。把她带到了千佛洞万佛峡。后来格萨尔带着人来找他的可敦,而且和我们发生了战争。后来大家把老人都请来,商量往哪儿走。妥氏的头人妥恩麦尔盖说:“去吧!去吧!到生长兔儿条的地方去吧!走吧!走吧!朝生长红柳条的地方走吧!”于是,留下了二位老人,一位是妥恩麦尔盖,一位是杨立多仁。然后大家就上路了。 这是一篇典型的复合型民间历史传说,既有裕固族由“西至-哈至”东迁入关的历史内容,又有裕固族或其祖先和格萨尔发生战争的历史事件。这篇传说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中《霍岭大战》的情节基本一致,也可以说是《霍岭大战》的变体或散文形式,但是它和裕固族地区流传的其他《格萨尔》(或《盖赛尔》)故事有不同之处。其他传说故事主要围绕着格萨尔与阿卡乔冬进行殊死斗争这个中心来铺陈情节,从叙述角度而言,是将《格萨尔》故事作为客体来叙述的;而这篇传说则是把《霍岭大战》的情节作为主体来叙述,自始至终把它看作“裕固族历史”的一部分。 上述是内容方面的交融和吸收。除此之外,演唱形式也有自己的特点。操东部裕固语的裕固族艺人说唱的《格萨尔》,主要是根据藏族《格萨尔》的手抄本,又按照裕固族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口头改编。其中的《霍岭大战》缩写本仅有藏文原著的1/4,是懂藏文的裕固族知识分子按照裕固族艺人自己的说唱内容和形式用藏文编写而成的。这个本子对研究藏族《格萨尔》史诗如何演变成裕固族艺人用双语(东部裕固语、藏语)说唱《格萨尔》的特殊传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其表述形式是韵散结合,即叙述是散文,吟唱是韵文,叙述时用东部裕固语,吟唱时用藏语。叙述和吟唱虽然分别使用了不同民族的语言,但在操东部裕固语的裕固族艺人口中却是那么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从听众的欣赏情态看,也是井然有序、富有表情的,并未因为艺人用藏语吟唱而感到陌生。在这里,艺人与听众、吟唱与欣赏,都表现出一种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