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正义》佚“文颖曰”一段引语。此引语同《集解》注,估计亦因与《集解》同,而于合刻时被删。《正义》中“荥阳东”,佚文作“荥阳东南”。“大梁城在浚仪县北”,佚文作“此”,接于下句,“此”系“北”之误。 4.《晋世家》:“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正义》:燮,先牒反。《括地志》云:“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今并理故唐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 佚文:《国都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今并州治故唐城即燮父初徙之处,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故唐城尧所筑,非唐叔始封也。”《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解题》卷二) 按:《正义》佚“即燮父初徙之处,其城南半入州城”、“故唐城尧所筑,非唐叔始封也”句。佚文无“燮,先牒反。《括地志》云: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句。“〔徐才〕《宗国都城记》”,佚文作“《国都记》”。泷川本作“徐才宋《国都城记》”,《校补》云:“南化、枫、三、梅本‘馀’作‘徐’。张衍田据《校补》所附尾本原件照片,作“徐才宗《国都城记》”[①b]。据上说,《正义》所引应改作“〔徐才〕宗《国都城记》”,佚文“《国都记》”失“城”字。又:根据佚文,《正义》中“今并理故唐城”有脱讹,“并”后脱“州”,“理”应为“治”。 5.《蔺相如列传》:“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正义》:“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备之礼,天子临轩,九服同会。秦、赵何得九宾?但亦陈设车辂文物耳。’” 佚文:韦昭云:“九宾则《周礼》九仪也。”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之备礼……(《解题》卷五) 按:《正义》佚“韦昭云:九宾则《周礼》九仪”一句引语,此句同《集解》。“周王备之礼”,佚文作“周王之备礼”。 (二)全部佚失。现举五例予以说明。 1.《赵世家》:“救魏于廪丘。” 佚文:《括地志》云:“廪丘城在濮州雷泽县北六十一里。”(《解题》卷一) 按:《赵世家》此句下无注。 2.《齐世家》:“田常执简公于俆州。” 佚文:《地理志》云渤海郡有东平舒县,是齐西北境。今当在沧州西北。(《解题》卷一) 按:《齐世家》此句下无《正义》注。有《集解》、《索隐》。《集解》:“《春秋》作‘舒州’。贾逵曰:‘陈氏邑也。’”《索隐》:“一作舒。估计此佚文中还有部分亡佚。佚文所引,见《汉书·地理志上》:东平舒为勃海郡辖县。颜师古注曰:“代郡有平舒,故此加东。” 3.《淮阴侯列传》:“与信夹潍水阵。” 佚文:《括地志》云:“潍水今俗谓百尺水,在密州高唐县,即汉韩信夹潍水战处。”(《解题》卷八) 按:《淮阴侯列传》此句下无《正义》注。佚文所引,与《水经注》相合。《水经注》卷二十六《潍水》:“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盖密水也。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彰日山,山势高峻,隔绝阳曦,其水东北流,东源出五弩山,西北流。同泻一壑,俗谓之百尺水。又曰:昔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潍水而阵于此。” 4.《赵世家》:“攻齐,拔高唐。” 佚文:《括地志》云:“博州县也。”(《解题》卷三) 按:《赵世家》此句下无《正义》注。《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六《博州高唐》:“高唐县,……汉以为县,属平原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博州。”与佚文所引相合。 5.《楚世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佚文:泗上,徐州地。按:《刘氏外纪》:越王索卒于楚而攻晋,左史倚相谓楚惠王曰:越已破吴,豪士死,锐卒尽,大甲伤,索兵攻晋,示我病也,不如起兵与之分吴。惠王曰善。起师从之。越王怒,将击楚。文种曰:“我惫矣,与战必不克,不如赂之。”乃割露山之西五百里以与楚。(《解题》卷一) 按:《楚世家》此句下无《正义》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