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论干宝的周初政治兴盛论。 干宝熟悉周初史事,赞美周初的政治兴盛。其《晋纪·总论》批评司马氏根基浅薄、不修 仁德以至西晋速亡,即以周之兴起为证,以为周人数百年十数代的修德始成王业,故有八百 年之天下。 干宝认为周政治兴盛之最关键是在文王修“德”。文王“俭以恤民”(《升》九二注),而 “独夫”(《坤》上六注)之纣“无道”(《夬》九五注)、“秽政”(《井》初六注)、“长 恶不峻”(《坤》上六注),故“天命殛之”(《坤》上六注)。武王得“举兵”(《乾》九四 注)“遂有牧野之事”(《坤》上六注),终于“克纣正位”(《乾》九五注)。 干宝理解的“德”即是能与天道相合的人道。 如:《乾》上九注“四德者文王所由兴,四愆者商纣所由亡。” 《井》注:“水殷德也,木周德也。夫井德之地也,所以养民性命而清洁之主者也”,《 革》初九注:“此喻文王虽有圣德,天下归周,三分有二而服事殷,其义也。” 《震·彖》注:“周木德,震之正象也,为殷诸侯,殷诸侯之制其地百里,是以文王小心 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阙德不回,以受方国。” 《丰》注:“殷水德坎象,昼败而离居之。周伐殷居王位之象也。”“犹《诗》曰‘上帝 临 尔,无贰尔心’,言周德当天人之心宜居王位,故宜日中”等。 干宝认为周公克守臣节,成王公正明道也是周初政治兴盛的重要因素。 《坤》用六注:“是周公始于负扆南面以先王道,卒于复子明辟,以终臣节,故曰利 永贞也矣。” 《蒙·彖》注:“天后成王之年,得以养公正之道,而成三圣之功。” 《蒙》初六注:“此成王始觉周公至诚之象也。……(成王)既感《金縢》之文,追恨昭德 之晚,故曰以往吝。” 《未济》六五注:“(周公摄政)制礼作乐,复子明辟,天下乃明其道,乃信其诚,故君子 之光有孚吉矣。” 要之,干宝承儒门易之余绪,转以古史注《周易》,开《周易》研究之全新一派。 原文参考文献: [1]曹道衡。晋代作家六考[A].中古文学史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晋书[Z].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张惠言。易义别录[M].皇清经解:卷1240[Z].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学海堂本。 [4]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M].台北:台湾幼狮文汇事业公司,1975. [5]黄寿祺。易学群书平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6]高怀民。两汉易学史[M].台北: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0. [7]屈万里。先秦汉魏易例述评[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 [8]刘瑛。从《左传》筮例看《周易》义理化倾向[A].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一)[C]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9]胡自逢。周易郑氏学[M].台北:台湾嘉新水泥文化基金会,1969. [10]陆绩。述玄[M].(晋)范望。太玄解赞[M].四部丛刊影印明万玉堂翻宋本。 [11]陈松长,廖名春。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释文[A].道家文化研究:第 3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2]班固。汉书[Z].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李宗侗。史官制度--附论对传统之尊重[J].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1965,(14)。 [14]汪中。述学[M].四部丛刊影印无锡孙氏藏本。 [15]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司马迁。史记[Z].北京:中华书局,1959. [17]张政烺。“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A].国学今论[C].辽宁:辽宁教育出 版社,1991. [18]何休。公羊传解诂[M].阮元。十三经注疏[Z]. [19]刘知己。史通[Z].四部丛刊影印万历张鼎思刻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