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李俊杰 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3)


    
    四、破解深度贫困的政策建议
    当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十分繁重,越往后脱贫的骨头最难啃、越往后山头最难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条件最差、基础最弱、贫困程度最深。作为国家深度贫困主战场,“三区三州”地理区位重要,生态环境特殊,贫困区域面积大,贫困类型特殊且多样化,扶贫脱贫难度大,既需要国家、各省(区)的扶贫合力,又需要以更加精准的手段、切实的措施、详细的规划实施精准脱贫,在帮扶政策、力量、机制上推出加强版、创新版、精准版。
    (一)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三区三州”专项扶贫规划
    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从2011年以来的片区脱贫攻坚来看,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总体缩小,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第一,以实施专项扶贫规划为契机,提升扶贫方式的精准度;第二,以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提升扶贫定位的精准度;第三,以多维贫困为视角,提升扶贫内涵的精准度;第四,以分类指导为视角,提升扶贫手段的精准度。
    (二)利用扶贫政策的依赖性来提升政策效应
    深度贫困的重要特点是贫困户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水平,无法满足改善居住条件、教育、卫生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应充分考虑“三区三州”农村贫困人口特殊性,合理调整国家扶贫政策,加大特殊扶贫政策力度,落实差别化扶贫政策,提升扶贫政策效应和有效受益率。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在扶贫中的“正能量”
    在一些地区,宗教信仰已成为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追溯一些贫困户惜杀惜售背后原因,除了宗教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外,也有保生存、求发展的经济背景。因此,应充分发挥宗教文化和寺院教育的积极作用,以更大动力和条件展开社会教育。各级政府应为“三区三州”精准扶贫和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有效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非法渗透。同时,应提高有宗教信仰的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宗教文化资源的优势,努力引导宗教界参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实现资金来源与渠道多元化
    第一,继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导向作用;第二,继续提高对口援助资金的投入水平,第三,强化引导并规范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五)加快内生动力培育
    一是扶贫先扶志,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意愿,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应相信依靠自身努力、借助政策优势能够如期实现脱贫。应加强贫困户对贫困的认知、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认知;二是扶贫必扶智,提升贫困户人力资本,文化教育落后是造成“三区三州”贫困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形成能力贫困。长期看,需要大力发展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短期看,应探索能与这些贫困群体产生对接的文化要素。三是扶贫强机制。应积极发挥乡规民约在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倡导现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摘编自《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李俊杰、耿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现状及治理路径研究--以“三区三州”为例》,马爽/摘编)
    (作者简介:李俊杰,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耿新,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