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学术文摘】王伟:西方式民主不是治理族群冲突的良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族群冲突愈演愈烈,从缅甸、阿富汗、叙利亚、也门,到乌克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没有减缓迹象。在众多治理族群冲突的方法、理论和实践中,最具吸引力的是西方民主模式。相较于成熟稳定的民主国家,这些成立时间短、民主质量排名靠后的民主政府被学界称为新兴民主国家。然而近30年过去了,这些国家的族群冲突并未得到有效治理。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因族群冲突死亡的人数达2000万之多,且多集中于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据研究预测,族群冲突在将来仍会继续普遍存在。那么,为何西方式民主在较为成熟的国家成为抑制族群冲突的有效工具,而在新兴民主国家却难以奏效,甚至成为族群冲突的滥觞,其内在原因是什么?这便是本文试图要回答的。
    一、西方式民主模式:新兴民主国家族群冲突治理的选择
    本文从冲突发生的视角,将其归纳为安全困境、族群地位、族群同化和族群精英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族群冲突的原因分析
    1.族群安全困境。在多民族国家里,族群为了生存,试图实现安全的最大化,而自身力量的增强会引发敌对族群的不安,双方在相互竞争和猜忌中走向安全的困境,乃至冲突。
    2.族群地位。族群为寻求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会展开斗争。
    3.族群同化/霸权。族群霸权者认为自己族群的政治制度、宗教、语言和文化应成为国家官方的宗教、语言和文化,其他族群都应遵守或被同化。他们认为自身的统治是理所应当,并有权力同化其他族群,甚至有权力奴役、杀害其他族群。
    4.族群精英理论。族群精英是族群冲突行动的领导者,可分为族群政治精英和族群文化精英两种。
    以上对族群冲突原因的归纳解释表明,安全困境指出族群间的不安和不确定性对族群冲突的影响;族群地位指向族群结构的影响,即一个族群在国家结构内地位的变化会影响族群关系;族群霸权/同化聚焦于族群自身的野心对于族群关系的影响;族群精英理论从集体行动的视角出现,回归族群强人在族群动员中的作用。因此,围绕着这些族群冲突的原因,学界提出了以“民族政策和制度”,“民族交往、沟通和融合”,“民族整合”,“多民族共同体和身份构建”以及国家权力的民族共享等治理方式。而这些新兴民主国家,则纷纷部分选择将西方式民主模式直接运用于族群政治。
    (二)选择西方式民主模式的原因
    西方式民主模式成为20世纪90年代新兴民主国家治理族群冲突的首选,这与当时它们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此外,在治理世界范围内的族群冲突时,联合国主张采用权力共享的民主体制,也促使族群冲突国家走向西方民主道路。这些新兴民主国家选择西方式民主模式也有其内在原因。捷克共和国(1989)、波兰(1990)、罗马尼亚(1990)、匈牙利(1990)、亚美尼亚(1991)等后共产主义国家,一方面为了摆脱苏联的影响,建构自身的国家认同,选择倒向西方阵营;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百废待兴、国家羸弱,需获取西方资本和技术支持,因而主动接受援助的政治标准,积极组建民主政府。在这些新组建的民主国家中,由于民主与族群间的政治关系不同,其民主模式又可分为五种:协和式民主、多元文化民主模式、民族民主模式、个人自由民主、共和式自由民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