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方素梅:易地搬迁与民族地区反贫困实践——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2)


    一、环江县易地搬迁的缘起和进程
    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毗连地区,有一大片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被称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片区。其中,桂西北的河池、百色两市是该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峰丛、峰林、洼地、地下暗河广泛发育,裸露石灰岩面积占全区域的39.6%。[3]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区域内约有50万人居住在人均耕地不足0.02公顷的大石山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4]
    环江县位于该区域的河池市内,2016年全县总人口37.8万人,其中毛南、壮、瑶、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一方面,县境西部和北部乡镇属于大石山区、半石山区和高寒山区,土地瘠薄、日照期短、水源缺乏,不适于传统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山区农民生活十分困难。20世纪80年代初期,环江县142个行政村中的83个处在政府划定的贫困线以下。2002年2月,环江县被列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全县贫困人口为17.62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8%。2015年,全县贫困人口为6.6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3%。总体而言,全县农村表现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因素交迭、扶贫脱贫难度大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环江县国土面积为4572平方公里,居广西前列。根据21世纪初期的调查,环江县未利用土地资源达80414.55公顷,其中荒草地面积占总量的76.13%,是广西耕地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大部分荒草地坡度较小,土壤改良难度不大;有数条河流和近300座水库工程分布其间,灌溉条件良好。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玉米、花生、大豆、甘薯、黄红麻等作物。[5]这些优势为环江县开展易地搬迁提供了基本条件。
    环江县的易地搬迁进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初创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环江县就开始了移民的尝试,动员山区群众搬迁到地势比较平缓和农耕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开垦定居。1952年9月18日,该县第二区区长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说:“我区有几个小乡是石山地区,田地稀少,人口众多,生产不够维持生活及生活很苦。今群众欲移民选出,以便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并要求意见如下:(1)请上级指定地点作移民地区(欲选出第三区);(2)要求政府协助选出(移民)群众先去参观地点分配划分居域;(3)协助与当地政府及群众接洽团结一致;(4)春耕时希政府贷借粮、款(购买农具、耕牛、生产资料)。报告所附《环江县第二区移民(选出)统计表》中计划选出移民1230人,包括毛南族和汉族。⑤此事引起环江县政府的极大重视,县政府立即编造了预算表向上级机关报批并得到广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宜山区专员公署的批复。1953年1月18日,县政府下发毛南族移民计划及社会福利费预算表,计划迁移毛南族人口1000人至第三、四区。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共有2008名毛南族和壮族人口从大石山区迁移到县内其他地区。[6](P.399)尽管这次由环江县组织动员的移民规模不大,却成为当地农民易地搬迁反贫困实践的开端,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一直到1958年,环江县的易地搬迁工作都在持续推行。根据相关资料,1952-2002年环江县一共有78个自然屯消失,其中在1952-1958年间因搬迁而自然消失的自然屯就有41个。⑦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环江县的易地搬迁迎来大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全面系统的农村扶贫工作,环江县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将易地搬迁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于1989年创办了广西第一个易地搬迁移民场——平原李果场,将山区贫困农民134户204人迁移至此,对国营平原牧场的荒坡进行承包开发。期间,环江县又试办了其他5个移民试点场,安置县内移民427户2039人。[7](P.318)因其效果显著,河池地区(今河池市,下同)决定将区内大石山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环江县,探索跨县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的新路径,1993年建立了大安林果场并安置都安瑶族自治县移民400户2000人。与此同时,河池地区领导向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要求国家对广西人均耕地只有0.3亩以下的贫困群众进行异地安置的议案》,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由广西先行试验。考虑到河池是广西人均耕地0.3亩以下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环江又具备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和条件,最后选定环江作为试点。随之,各项相关政策陆续出台,环江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快速发展并以接收县外移民为主。[8](P.53)截止到1997年,环江县共创办县外移民安置点207个,征用土地32.098万亩,安置都安、大化、东兰等县贫困移民12575户59583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