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黄涛]刘伯温传说的文化形态与现代价值


    摘要:刘伯温传说篇数多,流传非常广泛,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大传说”之一。传说中的刘伯温形象具有多个侧面,而以智慧和神机妙算为最显著特征,深受民众崇敬和爱戴。刘伯温传说既具有一般传说人物的类型化特点,反映出民众群体性的思想与喜好;也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具有了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现代社会,刘伯温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刘伯温故里等地方社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刘伯温传说;文化形态;文化遗产;现代价值
    

    刘伯温文化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学、文化产业学、政治学乃至军事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已经有比较丰厚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作为文化遗产的刘伯温传说研究是其中成果较为稀少的一个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刘伯温传说是刘伯温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主要体现形式,它使具有独特魅力的刘伯温形象活在全国人民的内心深处,并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而生发新的故事。刘伯温传说承载和宣扬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传承着民众的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并衍生了许多特色民俗文化,是现代社会尤其是刘伯温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地(比如“伯温故里”文成县)推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本文结合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讨论刘伯温传说的文化形态和现代价值。
    一、相关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刘伯温传说的存在形态不仅仅是文本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刘伯温文化”或者说“刘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必要对几个关键概念加以辨析。
    “刘伯温文化”与“刘基文化”的不同措辞体现了不同学科对这一文化现象的不同理解,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内涵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学者们认同这样的划分:以“刘伯温”指代传说人物,以“刘基”指代历史人物,二者有大体上的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相应地,“刘伯温文化”则指以传说人物刘伯温为核心的这一文化现象整体,侧重于指存续于现代社会的民俗文化,更多地为民俗学者所采用;“刘基文化”则指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的这一文化现象整体,侧重于指历史文献记载的相关历史文化,更多地为历史学者、文献学者、军事学者等所采用(1)。
    “刘伯温文化遗产”这一术语表示了不同于“刘伯温文化”和“刘基文化”的另一种内涵,它侧重于围绕刘伯温的“文化遗产”含义,并且由于刘伯温文化遗产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重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这一术语更侧重于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文化遗产”指文物、建筑群、遗址三大类,主要指流传到现代的历史遗留物。后来出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上述三种遗产就被称为“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现在的“文化遗产”概念就包括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地刘伯温文化遗产也分为两类:刘伯温物质文化遗产和刘伯温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指以刘基墓、刘基庙、与刘基有关的其它文物等,后者指以刘伯温传说、太公祭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这两类刘伯温文化遗产中,就对于地方社会和学界的价值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显然比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而且,刘基庙、刘基墓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刘伯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文化空间,它们是集中讲述刘伯温传说的场所,刘基庙更是太公祭举行的中心场所。所以,刘伯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刘伯温文化遗产”的中心内容。当然,我们可以说,记载于历史文献的刘基著述、刘基军事思想、刘基政治思想、刘基处世哲学、刘基生平事迹等,也是对当今社会有益的文化遗产。但这句话中的“文化遗产”相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的“文化遗产”概念,就只是广义的说法,不居于刘伯温文化遗产的中心位置。如此,“刘伯温文化遗产”就是比“刘伯温文化”“刘基文化”更强调对当今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概念,其所指是更具有“现实存在感”的物质遗存或活态文化现象。
    以刘伯温传说和太公祭为核心的刘伯温文化遗产是浙江省文成县的标志性文化。刘铁梁说:“什么样的事象才称得上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性文化?笔者初步认为,它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能够反映这个地方特殊的历史进程,反映这里的民众对于自己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文化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第二,能够体现一个地方民众的集体性格、共同气质,具有薪尽火传的内在生命力;第三,这一文化事象的内涵比较丰富,深刻地联系着一个地方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它的理解往往也需要联系当地其他诸多的文化现象。”[1]由这三个条件来衡量,可以看出刘伯温文化遗产是文成县典型的标志性文化,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伯温文化遗产与文成县的地方历史、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民众的集体性格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文成县名就由刘基谥号“文成”而来,可见刘基在文成地方历史上所占的重要位置;文成县目前所拥有的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基于刘基的文化现象(2),可见刘伯温文化在文成地方文化中所占的显著位置。
    “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刘伯温传说”有差异的概念。提到“刘伯温传说”,人们很容易想到刘伯温传说的故事文本,特别是容易想到纸质本的刘伯温作品集。而“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仅仅是故事文本。虽然其故事文本也是刘伯温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其主要体现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按着这一界定,相对于“刘伯温传说”概念,“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容忽视的三个要点:第一,传说文本是与其流传社区密不可分的。社区要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构件,没有特定社区归属的文化项目是不符合非遗项目申报的基本要求的。所以看待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看到这些传说是什么地方的民众讲述的。这样也就将传说与民众生活联系在一起。第二,“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刘伯温传说的讲述实践、表演。这样,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就主要是民众讲述刘伯温传说的行为、活动,而其文本、作品集只是刘伯温讲述行为的结果、文字形式,是“副产品”。第三,“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重视其活态传承。也就是重视在特定社区正在流传的刘伯温传说,而主要不是历史上流传的作品。这样,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以特定社区的民众为实践主体、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连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脱离社区民众及其生活的文本形式。就“刘伯温故里”文成县而言,刘伯温传说是该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当地各级政府部门都采取了非遗保护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在文成县这样的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地,刘伯温传说文化就是“遗产化”的,就不限于不受政府保护措施影响的“纯自然”形态,分析其实际体现形态就必然要将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包括在内。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刘伯温传说是一个复合性的文化现象,其整体结构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特定社区的传承主体和发生背景。也就是刘伯温传说项目传承地的民众及其生活、文化和思想感情,这是刘伯温传说产生、传播的土壤,了解、研究、保护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首先熟悉这方面内容。第二,刘伯温传说的讲述行为或表演活动。在非遗保护语境中,刘伯温传说的讲述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作为娱乐放松方式的讲故事或戏曲讲唱,二是长辈以讲故事的方式回答幼儿关于刘伯温及相关习俗的问题,三是在刘基庙、刘基墓、相关专题展示厅等类似场所由本地人或导游向游客讲述刘伯温故事,四是民间团体或政府部门组织的刘伯温故事会、刘伯温故事表演赛等专题活动,五是借助出版物、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刘伯温传说的传播,等等。第三,刘伯温传说的文本,包括口头故事、戏曲、视频、小说、动漫、游戏等多种表达形式的文本。对刘伯温传说文本的研究,可以关注文本的情节类型、文本的形成过程、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与社区民众思想观念的关系等方面。第四,相关的文化场所,如刘基故里(浙江文成县武阳村)、刘基庙、刘基墓、刘基故居、相关展示场馆等。第五,相关的生活习俗,如太公祭、伯温家宴、五月初四过端午节、传说加入了刘伯温阵法的元宵节鱼灯舞、南田镇六月二十八抬廿八佛游街、以刘伯温为某些行业祖师爷等习俗。刘伯温传说是这些习俗得以传承的重要动力,同时这些习俗也是以仪式或行为方式在讲述和传播着刘伯温传说。
    二、刘伯温传说作为我国“大传说”的规模与影响
    关于刘伯温传说文化形态的规模与影响,有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在全国范围内,刘伯温传说是不是个“大传说”。陈胜华将“四大民间传说”(即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梁祝传说、白蛇传)与刘伯温传说相比较,认为刘伯温传说是“四大民间传说”之外的另一类“大”传说[2]109。这一说法有道理。其实,学界并没有严格评定哪些传说是“大传说”。这“四大民间传说”是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界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严格说来应该是“四大爱情传说”。这些传说的“大”,应该主要是指它们在民间的影响大: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从这个角度说,还有一些传说一点也不亚于它们,比如包公传说、岳飞传说。所以称这四个传说是“四大爱情传说”更合适。不管怎么说,这种说法提出了哪些传说是“大传说”、什么样的传说是“大传说”的问题。陈胜华认为可以有四个标准:“数量足够大、流布足够广、历史足够长、内涵足够丰富”。他认为:“我们之所以说刘伯温传说是“大”传说,很重要的就是因为它的篇数多,量大。刘伯温传说的数量是大得惊人的,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有哪个历史人物类传说的篇数是超过它的。”“‘四大民间传说’量的优势是‘长’,刘伯温传说量的优势是‘多’。”[2]112-113确实,刘伯温传说不仅在民间影响大,而且关于刘伯温的不同故事的篇数特别多。文成县刘基研究会已经搜集到400余篇,这还不是全国流行的刘伯温传说的所有篇数。因此我也认为刘伯温传说堪称我国的“大传说”。当然,我们都没有把各种传说按着比较严格的“大”的标准加以全面的比较,这样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印象而言,不能准确地说明其“大”的程度。但是刘伯温传说是我国的“大传说”之一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在历史人物类传说中,确实还找不到关于哪个历史人物的传说比刘伯温传说的篇数更多的。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
    为什么关于刘伯温的传说这么多?或者说,老百姓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讲述刘伯温的故事?原因应该有多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成就刘伯温传说为“大传说”的首要原因是:在民众眼里,刘基是个“大人物”。这实质上反映了民众对刘基崇敬、爱戴和怀念的程度之大。什么是民众眼里的“大人物”?也很难归纳出严格的标准。也肯定会有多种标准,比如官职大、本领大、成就大等。至少,“大人物”之“大”不能等同于官大。要说官大,古代皇帝的官职是最大的。但仅凭当过皇帝而其他方面并不突出的人算不得这里所说的“大人物”。这里说的“大人物”之“大”更多地是指历史人物在民众中的口碑之“大”。刘基作为“大人物”之“大”,应该就是学界所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有很多,为什么关于刘基的传说就比其他的历史人物多?在诸多原因中,有两条是很重要的:一是历史人物中能达到“三不朽”的人极少。现代人物暂且不论,仅就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来说,这三方面的总分很难找到超过刘基的。有的人物成就大、功绩卓著,但未必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或在百姓眼里未必有很高的道德和做了足够多的好事。而刘基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功业卓著,文学成就高,而且道德高尚,为民众做了很多好事,或者说找不出他做了什么恶事,所以民众那么崇敬他、爱戴他、怀念他。二是刘基这个人物有其独特的魅力,使得以刘基这个历史人物为基础构建的刘伯温这个传说形象很有趣味,使得这些传说故事很有意思,比如刘基的机智、多谋善断等特点可以使民众编出许多情节曲折、趣味盎然的故事。这两个原因使得民众乐于创编和传诵刘伯温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