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黄涛]刘伯温传说的文化形态与现代价值(2)


    三、类型化与个性化兼具的刘伯温形象
    刘伯温形象是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整个刘伯温文化遗产的关键内容。这里对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形象做一个简要分析。
    人物的类型化本是传说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对此,笔者曾做如下界定和阐释:“所谓类型化,就是指传说不是用个性化的情节塑造立体性的人物形象,而是在编造故事上有相沿成习的模式……由于情节缺少个性,一些典型的情节常被用于不同的人物身上,或者用以解释不同地方的风物。这样就造成了许多箭垛式人物,如鲁班、包公、徐文长等。‘箭垛式’,就是指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上,像很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使之成为聚集着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传说内容的类型化往往是以真实存在的人或事物为基础的,不断集聚或复制的类型化内容使原型的特征得到渲染和夸张。”[3]作为传说人物,刘伯温形象自然也有类型化的特点,也有一定程度的箭垛式人物特征,一些故事情节是民众按着机智人物、清官能臣、得道仙师等人物类型的塑造模式编造的。但刘伯温传说传承历史较为悠久,故事篇数也足够多,人物形象有了较长的丰富成长的过程,加之刘伯温的个人事迹和相关历史背景也为大众所熟知,其传说就有了较多的个人色彩,所以传说里的刘伯温人物形象已经有了较强的个性化特征。
    刘伯温传说的篇数既多,其内容就很丰富,人物形象也有多个侧面的立体性特点。陈炳云将刘伯温传说的内容归为七类:关于刘伯温生平家世的传说,关于刘伯温少年时代聪慧、好学而多才的传说,关于刘伯温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传说,关于刘伯温关爱民生、除暴安良的传说,关于地方风物特产的渊源与刘伯温的关系的传说,关于刘伯温艺术才能的传说,关于刘伯温看风水、观天象、预测未来的传说[4]。这种分类比较细致。陈胜华认为虽然这些传说的主角是刘伯温,但实际上民众是通过刘伯温来讲述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刘伯温传说就是民众的“心灵史”。从这个角度将刘伯温传说分为更为简明的三大类:第一类是反映民众道德的刘伯温传说。在这些传说里,刘伯温是清官样板、仁人君子、勤勉学子。第二类是反映民众智慧的刘伯温传说。在这类传说里,刘伯温是智慧化身、艺文高手。第三类是反映民众信仰的刘伯温传说。在这类传说里,刘伯温是预言大师、风水宗师、得道仙师[5]。这种分类也很好,简明易记。这些传说的内容虽然丰富,但也不是包罗万象,都是民众根据刘伯温的事迹和形象特点创编出来的。传说不是信史,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而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的虚构,是“真真假假”“半真半假”的。传说故事的细节一般都是虚构的,很多故事讲述的具体事件和情节框架也都是根据刘伯温的形象特点虚构出来的。不管怎样编造,其中必然含有真实的成分:一般来说,故事的历史背景、人物的大概经历和生平事迹是真实的,人物的形象特征也是在人物真实事迹的基础上塑造的;所有传说反映出的民众思想和情感也是真实的。关于如何看待传说的真实性问题,詹杭伦曾有精辟阐述:“虽然传说的历史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但绝不能用历史的真实来否定传说的真实,因为传说的真实已经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活在百姓的心目之中,人们用传说来缅怀过去,滋养现在,并憧憬未来。这正是历史研究与传说研究可以并行不悖的原因所在。”[6]
    刘伯温传说的主要特色在于其内容的智慧性和神奇性。这是由于刘伯温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故刘伯温传说的内容也以讲述这两点的为多,这也是刘伯温传说的主要趣味性和吸引力之所在。陈华文认为:“刘伯温传说兼具神奇与智慧的基质支点,是支撑起所有刘伯温传说的最核心内容,是其生命力所在。”[7]历史上的刘基本来就是足智多谋的,后来他的智谋又被夸大和神奇化了,以至于在许多传说里刘伯温很像是个巫师、术士或先知了。这些故事里讲述的刘伯温运用智谋的情节绝大部分是民众根据刘伯温的形象特征和生平事迹虚构出来的,实际上是民众智慧的体现,表现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而刘伯温具有的观天象、看风水、预言卜卦、先知先觉等神奇能力,以及神奇际遇等,则表现了民众的信仰和幻想,也是百姓特别感兴趣和津津乐道的内容。这些都体现了刘伯温形象是类型化与个性化兼具的。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基本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与诸葛亮相似而齐名的历史人物。在当今中国民众的心目中,作为军事家和智慧人物的形象,诸葛亮的名声和影响显然超过了刘伯温。而当今诸葛亮的形象是经过了较长历史时期的民间传说的塑造之后又被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虚构和传扬而成。当今刘伯温形象也经过了自明代以来民间传说的建构和宣扬。不同的是,刘伯温形象没有经过《三国演义》这样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的传扬。这是不是刘伯温形象不如诸葛亮形象更为百姓熟知的重要原因?在2015年召开的“刘伯温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上,这成为与会者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话题(1)。有的代表将诸葛亮与刘伯温作了比较,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在后世的名声大过刘伯温,主要在于《三国演义》的大幅度虚构和广为传播,而其真实的个人智慧和成就不如刘伯温;甚至刘基后人刘日泽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及其故事在不少地方是按着刘基形象和事迹虚构出来的[8]。也有代表认为,刘伯温的军事谋略和历史贡献比诸葛亮差远了,他有今天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被民间传说拔高的。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有意思、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一讨论说明三点:第一,文学作品包括民间口头文学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名声传扬和社会影响力确实有很大作用,其中刘伯温传说对刘伯温形象的建构和刘伯温文化的传播与存续起了重要作用。第二,如果有一部《三国演义》这样的作家文学名著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来塑造和传扬刘伯温形象,刘伯温必定有更大的名声和更深远的影响。毕竟作家文学比民间文学在塑造人物上更为细腻、深入和立体化,再结合民间传说更易于为民众接受的特点,就使结合民间传说情节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能更深入人心,其故事能更广泛地为民众传诵,《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这样的作品。第三,与传说人物刘伯温或者历史人物刘基相关的文化现象从整体上说是涉及到历史学、军事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综合性文化,而由民间传说而生发的内容在其中占了多大比重是值得研究的。
    四、推进地方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传说这种文体本身的特点就是说者与听者达成默契共同营造半真半假的传奇故事和讲述氛围,其中有编造或荒诞不经的成分是正常现象。如果都是真实可信的内容,那就不是传说而是历史记载了。在真实性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天马行空的编造与虚构,属于民众的文学创作,这构成传说作为民间文学文类的文体特征;而编造的传说内容所表达的民众情感和观念却是真实的,由传说而形成的习俗也是真实的,这样以传说为中心的诸多事象就构成复合性的民俗文化,这些真实内容或社会活动构成了传说作为民俗现象的文化遗产价值。对于地方文化建设而言,后一种价值尤为重要。特别是,有些传说的内容是讲述特定地方的事情,就会引起地方政府的特别关注:有些传说如“仙乡淹留”传说涉及特定地方的自然景观,跟当地发展旅游密切关联;有些传说涉及某个地方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就跟当地的历史声誉和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这些都体现了传说作为民俗文化能够为地方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所利用的价值。就历史人物传说而言,虽然这种传说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传奇性演绎,但是整个历史人物传说项目还是属于民俗文化的,主要靠民俗学者来为地方社会诠释或建言,而不能依靠历史学者来评判这种传说的历史可靠性、内容可信性。特别是有些传说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事迹,有很多虚构的内容或者似是而非的因素,根本不存在确切的文字记载或找不到可靠的考古证据,没法从历史学角度做结论,还是要从民俗学角度做文章。对此,笔者曾做过如下表述:“以纪念刘伯温这样的杰出历史人物为出发点的传说、庙会、节日、歌舞、饮食等活态民俗,是特定地方的广大民众集体传承的社会文化,有些活动还规模盛大甚至全民参与,是当地文化建设的大事,相关政府部门理应在组织学者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文化传承规律和相关学理将之保护好,并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涵养民众心灵、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当地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源。”[9]因而传说近年来成为民间文学各体裁中与地方文化建设关联最密切的一种文体,以地方传说为题由民俗学团体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学术会议也有很多。
    这样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来理解和对待刘伯温传说,它就不再主要是停留于纸面的故事文本,而是与特定社区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在“伯温故里”文成县这样的刘伯温文化代表性传承地,它还是当地的标志性文化,在当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样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自然就是当地政府文化工作需要重视的大事,同时刘伯温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成为有效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
    (原文载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