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朝鲜族的国籍问题:多人选择中国籍(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15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二,跟着蒋介石国民党走。在东北朝鲜族社会中,也有不少曾任日伪官吏、军警等的特殊阶层。他们对国民党具有较强的“正统”观念,对蒋介石抱有一种幻想。1945年8月末,在哈尔滨金刚小学举行的朝鲜族今后何去何从的讨论会上,高丽青年团团长权英朝等人表示,坚决反苏反共,拥护蒋介石国民党。9月,日伪时期曾任吉林朝鲜民会会长的李大龙等人,勾结与国民党关系甚密的韩国侨民会申肃等,在吉林市朝阳街朝鲜族小学召集敦化、蛟河、舒兰、桦甸、长春等地朝鲜族代表500多人参加的规模很大的会议,建议东北朝鲜族跟着国民党走。当然,这一主张立即遭到了“吉林朝鲜人解放同盟”的坚决反对。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三,还有一部分人主张,用实际行动支持在北朝鲜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1946年9月,来自北满地区的朝鲜族在哈尔滨召开北满地区朝鲜人民主联盟第三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朝鲜人民主联盟纲领》,并发出:“支援朝鲜国内的民主运动,取得朝鲜的完全独立,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朝鲜作贡献”的号召。虽然这一纲领中尚未明确提到东北朝鲜族回到北朝鲜的意愿,但是在《纲领》中仍可窥见北满地区朝鲜族要为北朝鲜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对这种动态,1948年8月中共延边地委也明确地指出:“朝鲜民族人民中有些把'国民'与'侨民'分不清,认为一身有两国,随时可以回北朝鲜,对政府的限制认为不妥,甚至不满,而因某些小问题对党政策发生怀疑,如不办朝鲜人大学,以白纸印中文书报,不够白的纸印朝文报等。有个别干部党员要求回北鲜工作,不愿在延边”;“部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片面的祖国(北鲜)观念较为浓厚”。这些事实,实际上反映了当时部分东北朝鲜族返回北朝鲜的愿望。 第四,亲日分子和民族主义者大部分要求返回朝鲜南部。例如1945年9月10日,辽宁省开原县“韩国民团”、“韩国青年团”等政治团体,召集县内各村朝鲜族农民代表参加的会议,煽动他们回到朝鲜南部。 总之,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东北朝鲜人内部按阶层、成分、意识形态的不同,有相异的政治趋向和抉择。 二、中共对东北朝鲜族的社会定位与保护政策 抗日战争结束后,由于国民党把朝鲜族指定为外侨,东北社会也对朝鲜族存在程度不同的偏颇或模糊认识。结果,不少东北朝鲜族不堪忍受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除了被东北行营遣送外,大部分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返回到朝鲜半岛。到1947年初,原230多万的东北朝鲜族人口锐减到140多万。 国民党一味地认定东北朝鲜族为外侨,主要原因是无视东北朝鲜族移居我国的历史和日伪时期的民族关系。当然不可否认,东北朝鲜族移居东北后,通过法律手段加入中国国籍者并不多。朝鲜族较为集中的延边地区,在清朝推行“薙发易服”政策时,只有朝鲜族总数的10%入籍;民国时期“归化入籍”者也只有12%。但是,东北朝鲜族大部分移居中国境内的历史较长,很多人居住在中国已有三代以上,对中国具有深厚的感情,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者大有人在。只不过清、民国时期推行“薙发易服”、“归化入籍”政策时,因这一政策以民族同化为前提,引起东北朝鲜族的强烈不满,甚至群起反抗,致使入籍者甚少。其实,这一时期东北朝鲜族大部分沦为无国籍者,即使在朝鲜,他们也没有国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国军大洪山抗战 战士攀上日坦克扔手榴弹
- 下一篇:李先念等率部突围 拉开解放战争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