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严庆 谭野:在融媒体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4)


    结 语
    融媒体时代的带来,为社会传播提供了全域覆盖的“空间高速网路”,尤其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铺开,让基层不再远离殿堂音讯。融媒体在本质上属于传播技术或传播载体的保障,至于传播什么?则取决于传播主体的意向和传播管理者的规则设定。民族团结进步是可借助融媒体传播的内容,但从传播效能上至少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其一,传播主体更为丰富,传播效率更高。融媒体受众可以成为传播者的变化,改变了传统传媒主体以官方为主的单一性,从而可以实现各民族受众平等交流互动、自主自愿选择信息,这有助于培养民族团结进步传播中的受众“有我感”,有助于内化教育内容。而信息高速网路则压缩了时空距离,即时传播让山不再高、水不再宽,路不再远。
    其二,可以设立感同身受的民族体验虚拟空间。借助视觉、听觉各民族受众可以借助融媒体资源很方便地了解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特色等信息,可以实现异地远程同步视频互动,可以实现无实际接触的民族交往交流,这为实现人类学主张的感受他者、了解他者、审视自我提供了便捷路径,文化理解和民族理解变得更容易实现。
    其三,为实现各民族相互沁入提供了条件。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一种实际的物理结构,而通过视频、音频各民族受众则可以借助交流实现相互沁入。沁,形声。字从水从心,心亦声。“心”意为“内部”。“水”与“心”联合起来表示“从内部渗透出来的水”。沁而不是浸,不是浇灌,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受众主动接收信息,生成情感与意愿,从而实现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共情、融情。沁入也顺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要求。
    高时效、互动性(社交化)、深入性被视为融媒体传播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精心设计民族团结进步素材,遵循民族团结进步态度、情感的传导与生成规律,进而进一步积极发挥融媒体的作用,应成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议题的思考之一。
     注释:略
      阅读期刊原文PDF请点击:严庆 谭野:在融媒体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pdf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