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华侨史及海外华侨华人研究——访著名历史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王赓武(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4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梅 参加讨论
“南洋华侨”生存策略探究 张梅:如您所言,正是当时身处东南亚严峻的生存环境,了解到华侨家庭所遭遇到的选择问题,以及您本人的华侨身份,让您对华侨华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深入研究,您发现了什么? 王赓武:我由此产生兴趣,就开始去注意和研究华侨或华人到底为什么不同,不同程度有多少,之所以那么不同的理由又是什么。例如西班牙或者美国的殖民地有其不同的影响,但泰国就完全不同,与新马也很不一样,它没有被殖民,没有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亚洲的一个王国,国王的地位一直没变。有些地方还有另外一种变化,例如菲律宾,最早是华人到菲律宾去,西班牙人还未到,而且菲律宾岛很多、人很杂,各个岛都不相同。但是西班牙人把它占据之后,搞了另一套跟亚洲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东西,很特殊。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来了之后要求本地的人都要信,结果几十年之间菲律宾人都改信天主教了。有一部分人是从印度尼西亚南部过来的,原来信的是伊斯兰教,后来也不得不信天主教。在这种情况之下,华人不信教的话就很吃亏,因为西班牙殖民地政府规定,如果华人不信教,就不能做大的生意,当然小生意小买卖可以做,但不能买房子、买地。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华人只好都信了天主教。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使得华人入教,因为当时中国有规矩,妇女不能出洋,只能男的一个人出去,因此男的就要跟当地妇女成立家庭。而菲律宾人都是信天主教的,你不是天主教徒,就不能娶妻。就因为华人没有选择,要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只能如此。这样,两三百年之后,整个菲律宾华人社会都成了天主教的华人社会,过了几代之后都变成菲律宾人了。 张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菲律宾殖民地的这种状况,出洋的华人有什么应对办法吗? 王赓武:当然中国人也很有办法。例如闽南人,因为妇女带不出去,家也带不出去,他们基本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制度,就是男性到菲律宾之前要先成家。许多当地的商人,要养一两个孩子之后才被允许出去;或者你出去之后要回来成家,生些孩子。就是说,出去的时候,你可以娶当地的妇女,信奉天主教;可是你家还是在福建。闽南人就这样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这是一种政策也是一种策略,不然的话根就断了。这就可以同时维护他的家庭和生意关系,因为在菲律宾还是跟中国做生意,所以他就常常回去,两边都有家庭。与当地太太生的孩子不一定懂得生意,而且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当地女子不接受教育,如果可能的话就把男孩带回中国受教育,只有这样他老了以后才可以把生意传给儿子,因为这个关系,他们当地的子女也懂点中国话。 这个策略蛮有用的,好几百年的时间演变成了相当复杂的情况,但是很有效果,因此就变成一种制度了,就是两方面都维持很好的关系。但是过了几代之后,留在菲律宾的那些子女(华裔),也自然而然变成一种半华人半本地化的状况——风俗习惯基本上本土化了,信奉天主教,跟菲律宾人差不了多少,但是从血统上来讲还是华人血统。华裔之间也会通婚,他们不太愿意跟菲律宾的土著通婚,所以有些地区还是维持了相当久的华人社会形态。但是已经不完全是华侨,他们很多都入了籍。过了两三代,可能男性还懂一点中国话,女性就不需要了……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地方。事实上,“南洋华人”或者“南洋华侨”的概念在我看来是有问题的,它的定义不是那么简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推动甲骨文研究再上新台阶
- 下一篇:“敦煌与丝路钱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