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国家通过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三线建设制定的向民族地区倾斜的经济发展政策切实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使各民族感受到了祖国...
摘要 :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界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国家安全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认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的关系论证、意义探讨、对策思考以及欧亚、北美部分地区...
彝族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彝族文学形成了体裁多样、内容多元等特点,是中国多民族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书面及口头文学中,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彝族文学中...
内容提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
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将以此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背景下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2021年8月...
摘要 :本文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相关的1784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呈现国内学术界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概貌。通过分析学者、研...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大力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第一次把其概括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
2021年是党的民族工作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炼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采用“培育”“铸牢”“打牢”等具有人工构设内涵的词汇,持续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种通过政治主体有计划、有目的地优化和完善政治社会...
【学者简介】熊坤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文科二级教授,研究范围涉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民族伦理学、藏学、印度文化等诸多领域...
2022年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30年来风雨兼程,中国与中亚国家和衷共济、携手迎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而立之年。自1992年,中国政府同独立后的中亚五国正式建交,开启友好交...
中国和中亚五国建交30年来,相互关系已实现由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的跨越升级,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亦成为新时代构筑新型国际关系的样板和典范。在...
2022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的重要讲话,他着眼于六国合作长远发展,高屋建瓴地提出深耕睦邻...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下,提升了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中国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
摘要 :呼伦贝尔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建立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
摘 要: 在非遗保护的社会实践中,地理标志使用权属的滥用,导致利益再分配和社群关系解构,从而直接影响到非遗保护的可持续性问题。由于对作为集体共有权的地理标志商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