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局 摘要: 新疆地区发现岩画的地点很多,本布图岩画仅仅是众多岩画分布地点之一。对本布图岩画的初步分析已经发现其本身具备许多与其他地点岩画不同的地...
【摘要】 上山文化距今约11000-9000年,主要分布在钱塘江上游的金衢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迄今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了了解上山文化的立地原因,进一步探索上山文...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 摘要: 小山遗址尊形器上的刻画动物形图案主体元素鹿、野猪和禽鸟均是牺牲之物,而祭祀之神应为蟒蛇;南台地遗址出现了蟒蛇吞噬鹿的全景画,从吞噬鹿头开...
摘要: 在那斯台遗址出土的遗物中,除了以往相关研究成果所确认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遗存外,还应该含有小河沿文化遗存。该遗址出土的瓜棱形棍棒头,与敖汉沙窝遗址...
摘要: 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由多个环节构成,并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研究流派,但不同环节之间缺乏理论上的关联。考古遗址学是一个沟通不同环节的理论框架,以考古信息为媒介研究其传递过...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摘要: 本文收集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31处宋元时期沉船资料,依据器物组合面貌异同,将所出贸易陶瓷分为7期(约1060-1360年)。通过编年结果可以看...
摘要: 晚商时期,当商王朝的势力在北方、西方、南方和东南部退缩时,唯有东方地区聚落分布密集,文化繁荣,与殷墟文化关系也最为密切。周初所分封在东方地区的近二十个姬姓、功臣...
摘要: 先秦到汉代多种文献记载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26000里,《尚书·禹贡》记载“五服”的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如果采用当时的1里等于250米,则大地东西28000里、南北...
摘要: 长江中游文明起源走在时代的前列,三苗族群在稻作农业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支颇具南方特色的文明,建立了三苗酋邦,中心位于天门石家河古城。石家河古城之所以崛起于今天门一...
摘要: 我国学术界关于商部族发祥于何处主要有五种观点:陕西说、山西说、东方说、幽燕说、东北说等。《吕氏春秋·慎大》就曾经提出过商民族为东方部族,由于夏桀做了一个梦,...
【摘要】 考古发现与研究二陶器的类型学分析三墓葬分期与文化特征四契丹早期葬俗及其演变契丹源于东胡族系,活动于辽西地区,至唐后期开始崛起,逐渐统一了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辽...
摘要: 秦汉三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内容不断得到改善,食物品种增多,并有一些新内容出现和推广。大致来看,这一时期的饮食主要包括粮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
摘要: 后大屯二岭山地点位于沈阳市法库县卧牛石乡大屯村后大屯二岭山的Ⅱ级阶地上,是一处具有地域特点的旧石器地点。在地表共采集石器183件,包括石核、石片、细石叶、断块和工...
【摘要】 本文围绕叶家山M107所出土的一件曾伯爵铭中"西宫"铭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东宫"和"西宫"问题,认为金文中的多数"东宫"和"西宫"可能是不同于传统所认为的后宫之制的名称,由...
【摘要】 在牛河梁积石冢发掘所提供的层位关系基础上,分析出土陶筒形器的形态变化,建立牛河梁地区积石冢的整体分期方案,可以分为两期四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碳十四测年以及与其...
(赤峰学院 红山文化研究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 红山文化的人物造像分为祖神像和巫神像两大系统。根据材质不同和造型特点,红山文化祖神像可分为A、B、C型。A型为女祖神...
【摘要】 赤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联结世界东西、沟通南北的文明交汇区域。从距今8000年始,就凭借其相对开放的地理区位,在一次次文化撞击与兼并的大浪潮中,出色继承并发展本土文化...
【摘要】 本文将性别考古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到传统的史学研究上,通过对西周时期不同墓地中贵族夫妻墓的对比,总结出西周贵族墓葬所见性别差异的一般规律。分析表明,西周贵族妇女的...
【摘要】 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商代高等级墓葬的墓上建筑遗存,文章认为这些墓上建筑就是陵寝制度中"寝"的起源,同时也可能兼备"堂"的功能,从而确认陵寝制度的渊源可上溯至商文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