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经 明神宗万历初年,紫柏至大云寺参访云谷禅师,在场的法本法师谈起袁了凡居士慨叹梵夹本大藏经,卷帙重多,不易流传,希望改为方册,俾使藏经得以广为流通,紫柏当下赞同,...
禅学 明代的佛教以禅宗最盛,但是宗风却极端的衰微。对于晚明禅宗密室传帕、冬瓜印子的宗风,真可、德清等人就感到相当的不耻。有鉴于宗风的衰败颓废,有志之士发愤振兴,提出...
历史记载 高僧传 【法显(宋江陵辛寺)[《高僧传》卷三]】 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有三兄并髫龀而亡。父恐祸及显。三岁便度为沙弥。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以送还寺信宿便差。不肯...
人物贡献 法显在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
背景 只有了解背景,才能真正了解法显赴天竺求法的目的以及这一次求法的重要意义。佛教传入中国,到了东晋法显时代,已经约有三百年的历史了。流传的内容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
紫柏真可(1543-1603)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字达观,晚年号紫柏。江苏吴江人,教界尊称紫柏尊者。紫柏大师五岁时还不会说话。有一异僧摩其顶后,即会说话。大师十七岁时,持剑准备...
李敖与李戡 胡适去世的当天晚上,李敖曾写下: “别看他笑得那样好,我总觉得胡适之是一个寂寞的人。” 这是胡适去世前一个多月,他在《播种者胡适》里写的,后来,围绕着这句...
苏轼是真正的有名有家。一举成名之后声望不衰,少年时期居住过的房舍也备受重视,经过多次重建和增修,早已成为专门的纪念场所。喜爱苏轼的人热衷于阅读其作品,瞻仰他的故居...
国人最早运用西方悲剧观念和悲剧理论阐释中国古代文艺作品时,不免产生“中国无悲剧”的想法。蒋观云以为日本报纸所言“中国之演剧也,有喜剧,无悲剧”,“深中我国剧界之弊...
冰心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她与老伴儿安息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草坪一角,那座汉白玉的雕像,微笑着凝望着我们, 一如她生前的柔雅与温婉。 距1979年我在冰心寓所第一次拜见冰...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举办了许多庆祝活动,对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学发展进行不同层面的梳理和总结,文学创作也在这及时的梳理总结中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而进一步理清和确...
冯牧 我是从部队生长起来的,在这个革命大熔炉里,得到了许多位领导的关心培养,扶持与提携,其中一位就是冯牧先生。 回忆冯牧先生,总觉得他与别的长辈老同志有明显不同,有...
北宋仁宗朝时,活跃着一位教育家、思想家——胡瑗。从一介布衣到当朝太子的导师,学生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与学者、官员等各界人士的敬重。胡瑗的人生不可谓不成功,而他的开...
历史地位 胡瑗一生的人格风范,成就业绩,不仅受到北宋王朝的充分肯定和北宋学子、学者的倾心敬仰,而且受到后世历代人们的钦佩。 宋神宗《御题胡安定先生》赞曰:“先生之道...
成就 教书育人 胡瑗毕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三十年左右,受教育者不下数千人,对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很有特色和...
胡安国(1074年-1138年),又名胡迪,字康候,号青山,谥号文定,学者称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建宁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学者。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赵昌言榜进...
主要成就 著作 《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文集》十五卷,《宋史》立传,《宋元学案》中的《武夷学案》 理学思想 胡安国推崇理学思想中的体元与正心。他说:“...
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 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
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开篇写道: 花果山上有块仙石,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一天,石破天惊,从那石卵中蹦出个猴子,见风而长,他就是后来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生平 祖籍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