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www.cawhi.com)在今日中国,拜官员腐败与政府反腐败之赐,没听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句话的人,也许已经不多;知道此言是出自阿克顿(1834—1902)之口...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 得知林向荣老师仙逝时,我在山东曲阜,心底不由涌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悲凉。“西政从此永远失去了一位君子!一位君子教授!一个真正的人...
前几年,因为写了一篇与王芸生有关的文章,我得以认识他的儿子王芝琛先生。我们见面时,曾谈起过当年大公报和王芸生的一些情况。王芸生晚年和王芝琛有过很深入的谈话,几乎涉...
贾植芳走了,王元化走了,5月20日,史学大家、复旦历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也走完了他104岁的人生历程。 作为最后一位辞世的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学术大师的弟子,蔡尚思让人记住的不...
姜教授于1957年考入复旦。1962年,也就是毕业的那一年,在讨论会上,因为对“大跃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被逼上了“右派”的末班车。此后默默在资料室工作到1979年平反,后...
转自(www.cawhi.com)阎宗临先生早岁留学瑞士,究心西方传教士与华交往之史事,国人治学循此途辙者殆如凤毛麟角。其所造固已出类拔萃,久为士林所推重。 ——饶宗颐 早在20世纪4...
采访手记:侯建新,"文革"中"老三届"初中生,成长于计划体制之下,成熟于社会转型时期,所倾心研究的也正是社会转型问题。他为了中国而研究西方,研究西方是为了现实中国。采访...
历史变迁中的中国与欧洲--王国斌教授访谈录 China and Europe in Historical Change--Talking with Professor Wang Guobin 原载:《社会科学》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2004 No.8 P.89-98 关键词:中国;欧洲;比较研究...
转自(www.cawhi.com)阎宗临的作品是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那里没有半句空话,也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矫饰,有的只是个性鲜明、中西会通、见解独到的历史文化分析...
3月24日上午,我们访问了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垚先生。马先生长期致力于西欧封建社会史、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其研究成果受到史...
说实话,我在杨天石所写《寻找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中,总是能遇到他挥之不去、先入为主的写作路径。开始,我以为是自己预备了一个阅读视角,慢慢读下去,我才确定...
吴于廑(1913—1993年),原名吴保安,祖籍安徽休宁,少年时代成长于大运河畔的江苏宝应。1935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9—1941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习经济史。1941年秋考取清华大学第五...
一瞥“傅斯年”三个字,马上想到他的绰号“傅大胖子”或“傅大炮”。此言诚哉。前者肖其形,后者攫其神。傅斯年矮而胖,腰滚肚圆,“滚”到几近与裤长等比;“五四”运动中他...
何炳棣院士学贯中西,治学纵横上下古今,把1930年代清华大学强调考证与综合相结合的历史学风, 发扬到极致,从而誉满全球,被礼赞为学术巨人。 关乎教育 受启清华,哥伦比亚史学...
一 戚国淦先生原籍贵州省修文县,1918年6月生于热河承德,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人家。先生开蒙甚早,4岁即从母读唐诗。家中多藏书,上学后,课余之暇,对于四部多所涉猎,因而国学...
内容提要:雷海宗作为安身立命于高等学府内的学者,擅长教学,勤于著述,亦曾一度放言议政,他在史学界属于“另类取径”的典型人物,在传统眼光看来,其学术研究特立独行,与...
采访何炳棣先生前在网上查阅他的相关资料,看了之后不禁有些心慌,想:这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采访。 我实在没有想到何炳棣先生的成就是如此之高,更没有想到自己有幸能与这样一位...
2001年10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在巴黎总部宣布,首届沙迦阿拉伯文化奖颁发给中国的纳忠教授和也门诗人麦卡里赫。沙迦文化奖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酋长...
蔡德贵先生今日探望季羡林先生,并与季老在病房留影 图:季羡林与弟子蔡德贵病房谈笑 图:师徒谈兴正浓 图:病榻上的季老依旧精神矍铄 精彩语录: 1946年季羡林先生从德国回到大...
发现陈寅恪,是二十世纪末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发现。 直到二十世纪末,中国人才真正发现了陈寅恪,发现了陈寅恪的价值。于是有了所谓“陈寅恪热”。 陈寅恪并不是到了二十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