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6年10月上旬的一天,何炳棣教授自美国返浙江金华故乡探亲,路过杭州,特地和我会晤,同我讨论与水稻起源有关的问题,这与他正在准备充实他的中国农业起源研究有关。共同...
从宏观上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发展史,可以观察到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 历史 变化过程。首先是西方学术的冲击,中国学人作出过激的反应,用学术的现代化或西方化...
著名旅美学者何炳棣先生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学家。在这篇文章中,他满含深情怀念他的老师、已故著名史学家雷海宗先生,并提出,首位考证出武王伐纣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的学者是...
一 如今,海外学人、大红大紫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已逝)莫过于何炳棣先生了。他的一册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正在大陆读书界“走红”。其中讲...
一、北大转世 忽闻校庆110,无边往事摇摇铃。 吾生也晚,北大校史上那些最为激动人心之煌煌岁月,我大都没赶上。京师大学堂挂匾那天,我恰好路过地球,往大清国这边张了两眼,...
《博览群书》2003年第7期刊登了一组回忆雷海宗先生的文章,捧读之下;对这位一代史学大师的博大精深和研究中的创见更增加了了解和景仰。同时想起与先生有关的两件事: 我的专业...
时 间:民国九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五)早上十时至十二时 地 点:国立台湾大学思亮馆国际会议厅 主讲人:何炳棣 院士 主持人: 院长 我一生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跟我的性格和治...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开设了“建筑与风水”选修课,这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在学校师生、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有关学术专家中引起了争议。(10月13日《华西都市报》) “风水”到底...
王叔岷号慕庐,四川简阳人。1935年,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4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傅斯年、汤用彤先生。后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9年后,任台湾大学中...
前几年,北京收藏家赵龙江先生送我一册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那些年我正做一个关于西南联大的题目,赵先生看到这本书与我的研究有关,就把它送给了我,他的热情至...
陈洁如回忆录是口述原始史料 唐德刚 绍唐兄: 最近有位朋友剪寄了一篇由胡元福、王舜祁两位联合执笔的文章。总的题目叫《回忆录外的查访》,在香港大公报连载。胡、王两先生显...
惊闻老友严耕望先生于十月九日辞世,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草此短篇,以当奠祭。 钱宾四最欣赏的学生 初见耕望在一九五七的秋季,距今已三十九年。当时情景犹历历在目。那时我...
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巧合。 1902年—— 雷海宗出生那一年,梁启超提出“新史学”; 删2年,雷海宗冥诞一百年,也正是中国历史学界以明确的理念追求史学的近代化道路一个世纪。 近代...
清末到民国初年的二三十年间,中国历史乱相纷呈,著史者、读史者都不免会被历史迷雾所扰,诸多史事并不容易被人看透。不过,后人看这段历史确实觉得异常兴奋,毕竟其中许多谜...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学家。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他被打成右派,与向达、荣孟源和陈梦家等人一起作为整个史学界的右派典型,在全...
个人之认识胡先生是从胡氏的偏爱——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开始的。 50年代的初期正是哥大忙着庆祝立校二百周年纪念之时。胡氏是该校的名校友,因而在校园内集会的场合,常常看...
葛兆光/口述 盛韵/整理 所谓“旧”与“新”的学问 现在,大陆不断有人倡导“国学”,然而国学往往被窄化为以儒学为中心的学问,被当作中国固有的、正宗的或传统的东西。可是,张...
雷海宗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擅长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把握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运用。 雷海宗先生一生读书孜孜不倦,精...
法理、私情,在儒法相生相伴的漫长中国历史中,儒家的终极关怀、人性养育常常让位于急功近利的严刑峻法。反对者说正是儒家的人情世故阻挠了中国现代化的到来,支持者则认为儒...
1990年,尚未完全恢复自由的张学良,派人找来史学家唐德刚商量写传的事情,两人数次交谈,完成了一部《张学良口述历史》,该书日前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时年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