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本是自然现象,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得了的。不过,如果政府应对得法,可以尽可能地减低灾荒的危害;相反,如果应对不力,就有可能激发民变,灾荒便转而变成人祸,不仅危害民...
太平军将领朱锡馄在北伐时期的行迹是个历史之谜,1983年我在《史学月刊》第6期上发表了《太平北伐军将领朱锡锟行迹考》曾试解之。张穷对此提出异议,在《河北学刊》1985年第。...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之一。它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与中原相距最近;地域辽阔,南北贯通,无门庭之限;生态资源丰富,可耕可牧可渔可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渔猎及农...
清代的秘密教门活动十分频繁。所谓秘密教门,是以下层民众为主组成的宗教性结社组织,“以宗教信仰的面貌出现,以师徒递传的方式组成,以宗教迷信作为维系内部联系与团结的纽...
盐商是指专门贩卖食盐的商人集团。按照清朝有关规定,各地盐商要向国家机关缴纳名目繁多的盐税,这种盐税在公文中通常称之为“盐课”,或“正供”。由于每人每天都要消费,食...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则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聊斋》是蒲松...
海潮,古代又称“海溢”、“海侵”、“海沸”等,多由台风和地震引起。我国史书上最早记载的海潮灾害发生于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此后历代均有记录,其中尤以清代...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绝大部分人所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是关于道德的“最大公约数”。在明清两代,以忠孝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保持国家稳定、推进我国...
清代慈善活动比较发达,其慈善救助涉及慈幼、养老、济困、救残、助学、助葬等方面。当时慈善机构大体可分两类:一类完全由政府开办,如养济院;另一类由民间力量主导,包括育...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绝大部分人所普遍认同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是关于道德的“最大公约数”。在明清两代,以忠孝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保持国家稳定、推进我国...
贰臣指王朝易代之际兼仕两朝的大臣,是封建社会江山易帜、朝代鼎革之时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清初(指顺治、康熙两朝)贰臣,特指背明降清之臣。他们因违背封建社会标榜的忠义...
《明史》是历代正史中继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后编写得较好、学界评价较高的一部史籍。自顺治二年(1645)清统治者下诏纂修明史,到康熙十八...
《明史》是历代正史中继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后编写得较好、学界评价较高的一部史籍。自顺治二年(1645)清统治者下诏纂修明史,到康熙十八...
西方人对中医的了解,早在元代中西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但是对中医的深入研究则是明后期耶稣会士来华之后的事情。传教士在16世纪东来以后,一直将科技作为其在中国站稳脚跟...
秘密社会是封建社会下层民众自发结成的一种社会群体。因为它有秘密的组织、活动方式与联络暗号,有神秘而独特的礼仪和严格的规约,所从事的活动为历代政府所禁止而只能在民间...
在古代,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特别是赈救灾荒的能力,是衡量一个政权社会控制能力的重要标志。康熙帝深知灾荒与社会动荡之间的因果关系,曾言:“良善之民屡遭水旱,迫于衣食...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清政府建成了广东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海军建设初具规模。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遭受沉重打击,大部分舰船被日军击沉或俘获...
2011年10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第二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小莽苍苍斋是父亲田家英的书斋名,展览的展品,是父亲生前的旧藏。参观展览的人们,无不为他在传统文...
清朝前期,我国和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占有重要地位。 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朱舜水(...
清代顺康雍乾诸帝在吸取汉族文化的同时,也注意保存满族语言文字,提倡将汉文书籍翻译成满文刊行。康熙十年1671左右,清廷设立“翻书房”,翻译满汉典籍。四十七年,翻书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