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是监督朝鲜停战的重要机构之一。关于该机构的职能和地位,《朝鲜停战协定》有关条款做出了明确的法律界定。但该机构从酝酿成立及之后的职能实施却历经...
摘要 :1962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台湾当局陷入难以明确表态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冲突双方均为台湾当局所憎恨;另一方面,号称对"全中国"拥有主权的台湾当局却是这场事关中国领...
摘要 :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1958年由朝鲜撤军回国问题,学界目前一些著述在金日成所提撤军的两个方案、志愿军回国后的去向、撤军人数等问题上,或存争议,或语焉不详。经笔者考证,金...
摘 要 :解放后,上海机械工业同业公会面临强势国家介入下的重组,国家权力由"不在场"而登上前台,公会则由同业组织异化为政策工具。然而,早在解放前,公会曾主动请求政府实施类似加...
摘 要 :1958年至1964年,在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之间的越南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对越南大力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由援助初期的以物资援助为主导,发展成以成套项目援助为主导。中国援助根据...
摘 要 :在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高校知识分子干部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新中国建设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由于知识背景、身份地位、人生经历不同,他们的参政行...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与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作为...
摘 要 :本文主要利用最新解密的美国情报档案资料,对美国情报机构有关中国"文化大革命"初期内政外交的情报认知进行梳理,并利用认知理论分析冷战背景对这一认知的影响。从1966年...
摘 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有关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的论述,被有的研究者冠之以"民主手段论",这实际上存在脱离语境、特定指称对象和历史背景之嫌。事...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呈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为: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整体参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传播内容;开辟多种...
摘 要 :科技改革是邓小平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系统复杂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独具匠心地推动科技改革,将吸收和运用海外华人科学家的才智作为打开科技改革大门的"钥匙"和"捷径...
摘 要 :1953年朝鲜停战后,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未能就一切外国军队撤离朝鲜半岛达成协议。尽管如此,至1955年底,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却已将大部分军队从韩国或朝鲜撤...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乡村社会的剧烈震动下,地方精英对新政权的态度相当复杂。一般而言,与原政权距离较近,有劣迹的,对共产党不太了解的精英往往选择了与新政权对抗;...
从五大坐标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典藏版)卷首语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密不可分。从20世纪至今,中国历...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政府在难以腾出大量资金进行大规模住宅建设的情况下,首先着力于整顿和理顺旧有房屋的租赁关系,进而积极调动房东修缮房屋的积极性,大力修缮旧房危...
摘 要 :关于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工业化道路与苏联模式关系的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本质相同论、另辟蹊径论和变相复辟论三种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各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并在学...
摘要 :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富国强军的伟大梦想创造了前提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问,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实现富国与强军之梦进行了富有成效...
内容摘要 :1963年至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多轮建交谈判。中方认为,建交的前提是法国政府与台湾断交,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法...
摘 要 :1977年第三次复出之后,邓小平认真分析中美苏"大三角"战略态势的变化,科学评估中国在"大三角"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抓住美苏矛盾这个冷战期间国际政治的主要矛盾,依据两国攻...
摘要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初,我国不少地方发生罢工、罢课和请愿等群体性事件。毛泽东从人民内部矛盾的角度客观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主导原因,主张以包容性态度和辩证的眼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