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只对文明史作一个粗略的考察,也不难发现,中心而边缘、边缘而中心的权力更替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事实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古往今来,历史舞台上已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四、西方 西方是在阿拉伯人搭建的平台上起跳的,然而轻轻一跳就直上重霄九。联省共和,君主立宪,联邦宪法,人权宣言,一系列的历史事件看得人眼花缭乱;蒸汽机、发电机、照相...
一 今天讲“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是人事的记录,必是先有了人才有历史的。但不一定有人必会有历史,定要在人中有少数人能来创造历史。又且创造了历史,也不一定能继...
近年来,沈志华教授相继出版了《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研究》、《中苏同盟的经济背景:1948-1953》、《冷战的再转型:中苏分裂》、《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等多部著作。其历史研究成...
五、中华 达成人类共识,不能没有中华的声音。 中华的声音很遥远,也很亲近;很清晰,也很模糊。是啊,当它穿越三千七百年的时空在耳边回荡时,我们知道它的主旋律和关键词吗...
一 史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从1902年梁任公发表《新史学》呼吁“史界革命”以来,中国的史学理论研究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新与旧的冲突、中与外的隔阂、学术与政治的紧张...
有学者投书香港报章,问:"什么是中国人?",之后有学者撰文反驳说"不必再问什么是中国人"。这场公共讨论,令人想起去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前后,发生两件与"中国人"身份有关...
六、关键时刻 历史是一盘难以猜透的棋,常常看得人暗自心惊,不明白那神秘的棋手在怎样敲打键盘。比方说,同为第一代文明,为什么资格最老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年代接近的哈...
【摘要】中国在世界史上有着史无前例的地理、人口规模和多样性,同时也初步完成了向国民国家的转型。因此,全球对中国的历史独立性及连续性表现出了极大关心,“帝国”便成了...
【内容提要】 土地革命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最终完成战争动员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在有关近代中国革命的诸多研究中,土地革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在细致梳理相...
摘要:全球史观是一种具有整体性观念的历史认识方法,与传统史学相比,无论在视角,还是在编撰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研究视野上,全球史观提出把审视历史的基...
你想看懂中国吗?你想认识中国历朝历代生生死死的内在规律吗?你想知道中国历来“仇富人、恨官人、爱造反、喜平均”文化特性的由来吗? 此因中国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此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已经成为扭曲和破坏人们科学历史观的重要因素。揭露和分析这股思潮的表现和本质,应是有关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综观它在中国的表演,可以梳理出其三条主线。...
【摘要】列宁世界历史思想的阐发是和帝国主义时代“世界体系”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列宁的观点,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主要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决定的,其世界格局明显...
内容提要:孟子“辟杨墨”在先秦思想史上很著名,也是理解儒家定位的一个重要坐标。但是《孟子》文本中的“杨近墨远”倾向却引起后世的许多歧见。笔者将此事置于“周秦之变”...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有限疆域的观念,经过历代儒者根据不同时代的需要不断建构,以“天下观”为一体,以“大一统”和“夷夏”观为之两面的意识形态被建构起...
从王震访英说起 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副总理王震访问英国。王震听说英国大部分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约占全国人口70%的普通百姓,都拥有在中国人看来相当阔绰的...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有关中国软实力跟不上硬实力增长的辩论也与日俱增。国内舆论关注的是中国的话语体系如何才能被外国人理解;而国际舆论则把人们的注意力有意往制度方...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泛起,以20世纪90年代初“告别革命”论提出为标志,至今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秉持的历史观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创新”言说,正对当代中国需要树立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