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创新基地”的成立,是继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研究中心”等得到教育部直接支持的相关研究实体设立之后的又一件大事,可喜可贺,其意义或许过些年...
内容提要:黄宗羲出生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剧变时期,剧烈的社会变动使他不断思考历史的变动,由此形成了他的历史哲学。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
一、思想:"有限的自由" 思想史研究不同于一般地阅读思想文献,它不只是要了解文本明确表达的含义,更重要地还在于揭示文本背后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作者本身没有意识到的,甚...
“不治水,照样要专制”: 我国数十年“魏特夫批判”的结论 从“治水社会”中产生“东方专制主义”本是欧洲人“东方观”中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从孟...
林同奇、刘唐芬译 林毓生校订 千禧年主义能否拯救全人类?新兴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能否化约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人文资源?史华慈教授在他的遗笔中提出深重的忧思。(本文在大陆...
摘要:蒙文通先生治史最重通识,曾提出“事不孤起,必有其邻”的名言,主张通过多读前后左右之书来认识特定的学术思想。但这与传统的博览取向和现代的跨学科取向均不甚同,而...
问公私划界问题的归属问题,就是问公私之间的划界问题本身是公的还是私的。本文对此问题的讨论主要借助西方的资源,但希望它也能有助于澄清中国的问题。 一 公私之间划界问题...
自从梁启超指出:“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1〕后,述中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念,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
内容提要:中国“地方史”研究的兴起尽管有外来刺激作为自身的动力,但研究者“生活身份”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契合无疑是一重要特征,同时也与中国广大区域文化与社会演变的...
这篇文章试图以最简扼的方式,说明中国传统「公」观念的整体特色,兼及这个(或这组)观念在十九世纪末期以后的变貌。「公」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语汇和观念,至少已有两千五...
18世纪晚期,清朝的儒家学 者章学诚宣称“六经皆史也”。从汉代到清朝的两千年来,这 些儒家经典一直被奉为“圣经”,再加上四书,共同构成了儒家教育的基础。此外,科举考 试...
叙事的变迁:政治与社会 肖自强(以下简称“肖”):你在最近的编著里,具有总体性特点的新提法有两个,一个是《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的“新社会...
何谓“社会主义” 过去毛泽东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苏联东欧剧变以后,又有人说“只有中国能救社会主义”。可是现在看来,这两句话越来越显得像个反讽。 过去在斯大...
“ 盛世”乃一古词,如今不知哪位文人匠心独运,古词新用,遂风靡一时。最有资格对“盛世”一词作出权威性诠释者,当然是史学界。然而史学界却又有人高擎出“盛世修史”的大旗...
摘要:本文突出经验与理论的连接问题,由此回顾西方现代主义下一些无视经验证据的偏激理论倾向,特别是近年美国新保守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化下的原教旨市场主义及其高度形式化的...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的新名词,作为一个整体,一直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其实它也应该成为历史学者所自觉关注的对象。本文从近代中国新名词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现代性变革的...
摘要:现有治理理论多聚焦在正式的机构制度上,在国家与社会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框架中,把正式制度等同于国家,区别于社会。然而,最近的档案研究表明,中国地方行政实践广泛...
二十三年来,哈佛燕京学社的社长叶理绥教授(Serge Elisséeff)对亚洲的高等教育作了不少贡献,同时,他又以哈佛大学远东语文学系系主任的身份,领导哈佛大学远东研究的发展,不但高...
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约翰·麦克尼尔(John R. McNeill)在谈及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资料与方法时,对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人口、农业、水利、渔业、森林、牧场以及其他方面的"丰富讯息...
引言:「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也许,「中国」本来并不是一个问题。 在我们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冠以「中国」之名的著作,仅仅以历史论著来说,就有种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