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人多半也是孝子。黄侃对白发老母极为孝顺,每次母亲从北京回老家蕲春,或是由蕲春来到北京,他都要一路陪同。好笑的是,老母亲能舍得下儿子,却离不开一具寿材,黄侃居然...
任继愈 1916年生,山东平原县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毕业,留北大哲学系任教。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晋升教授,1964年筹建中科院哲...
郭齐勇老师是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初识郭齐勇教授的人,大多会得出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位宽厚的老师。 的确,...
深蓝色圆领毛衣随意套在身上。额头宽宽,几道皱纹呈直线状。鼻梁挺拔,一双眼睛闪着睿智的光芒。笑呵呵的李学勤打开家门:说话的声调有点高,语速很快,让我的思维感觉有点跟...
对庞先生关于封建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这段概述,论者尽可以见仁见智,但我认为,这段概述有助于人们从因果必然性上把握中外一切封建社会的基本的统一性。 庞先生根据自己对封...
翦伯赞,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文革开始后,遭到“批判”“斗争”,并被抄家,监禁。1968年12月18日,他和妻子戴淑宛一起自杀。当时翦伯赞70岁,戴淑宛68岁。 在文革受难者中,翦伯...
[关键词]庞卓恒;历史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 [摘 要]庞卓恒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历史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
編者按:本刊為探求西洋史學者王晴佳之學思過程,於 2001 年 1 月 8 日與王晴佳教授進行訪談。參與此次訪談者有黃明田與蕭道中。現將訪談紀錄由蕭道中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黃:可...
在我的记忆中,1968年是我们白水知青空前自由、轻松甚至充满欢乐的一年。那一年,“文革”已经结束,全国大规模的知青下放已经开始,我们没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看着那些“嫩知...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后入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1962年获人文科学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在中国懂现代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本就很少了,而懂古希腊文的简直就是稀有动物。就如三十年代的季羡林到德国去学梵文一样,当时国中无人懂撰写佛经的梵文和巴利文,而现在整个诺...
何兹全,历史学家。1911年生,山东菏泽人。1950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任副教授、教授、魏晋南北朝研究室主任、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古代社会》、《中...
我与陈寅恪先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七年。寅恪先生的母亲是我唯一嫡亲的姑母;寅恪先生的胞妹是我的内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是晚清有名的诗人;...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精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一个真正当得起“国学大师”称号的人。 季刚先生精研小学、经学,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镇。也许是因为他的学问太...
如果光看钱端升1949年之前的人生经历,那么钱端升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铁骨钲钲的勇士的形象。这位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深受费边主义的影响,始终秉持学者的天职,...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复校,张伯苓校长任命陈序经为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政治经济学院学生人数占全校一半左右,下属的经济学系和南开经济研究所是...
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
问:我想了解您未来的一个研究计划,不知您能否大致谈一谈? 答:我目前的研究和未来的计划比较有关系的,有前面提到地方武力、地方精英、家族。以后的研究可能会走向两个方面...
[内容提要]本世纪30~40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著作等身,其中以《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三书最为重要,学术贡献非同一般。柳先生不但“学问功夫...
八 问:1996年,我看邓广铭先生自选集的序言,其中有一句话,说自己学术领域的形成,除主观上的原因外,在客观上:“则是我所居处的人文环境、时代大潮和我国家我民族的现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