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为文廿余载——陈支平教授访谈录》 陈支平 张先清 (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英文标题: 摘要: 关键字: 陈支平,明清赋役,家族史,闽台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
2、学位论文的“文风” 所谓“文风”,指文章的风格。 (1)第一项要求:要避免美文、译文、欧化的风格 学术研究论文,常常引用许多外文资料,容易受外文风格的影响,例如外语...
本报记者越洋访问史学家、《读史阅世六十年》一书作者 何炳棣院士学贯中西,治学纵横上下古今,把1930年代清华大学强调考证与综合相结合的历史学风,发扬到极致,从而誉满全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前院长温济泽教授,经常用来勉励学生的前人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一句是讲学术论文的结构,后一句就是讲学术论文的基本见解,...
罗念生活到了将近86岁的高龄,于1990年在北京逝世。14年后的今天,他的全集才得以出版。在有生之年未能见到作品汇总的出版,必是一件憾事,因为一个活到耄耋之年且作出杰出成就的...
历史是人类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反思。在人类发明文字以前,一切信息都只能靠口耳相传,后以结绳记事作辅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最早的历史知识应该都是“口述历史”。上古先民用口...
关于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前面讲到,一篇学位论文包含以下要素:“选题”;“资料”;“结构”;“方法”;“见解”;“文章”;“社会责任”。称为学位论文的“七要素”。其...
从1962年春天开始,雷海宗便拖着疲病之躯往来于自家寓所、病院与南开大学主楼之间,为历史系高年级学生讲授“外国史学史”,那时的雷先生“严重贫血,全身浮肿,步履维艰”。尽...
我听史学大师吕诚之(思勉)先生的课,做他的学生,已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后光华大学停办,吕先生回常州,应聘到离城不远...
实例4: 硕士论文:论时效制度 一、对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 二、关于消灭时效效力的探讨 三、我国民法是否需要设立取得时效制度 四、对完善我国民法时效制度的设想 五、时效完成后...
当兵,经商,大手笔出资收集国外档案,冷战史学者经历曲折 ■人物 沈志华 以档案资料收藏著称的冷战史学者。 1950年生,北京人。曾在航空兵部队入伍,也曾在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工...
治学与读书,两个概念的内涵不尽相同,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说读书,带有随意性,例如"开卷有益"、"多识前言往行"之类,就体现出读书不及治学的要求那样严格。治学应有一定...
5、逻辑关系 以上仅指对结构安排的形式要求。在此基础上,还有对逻辑性的要求。指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大体有下面三种逻辑关系: 第一种 总分关系 第二种...
陆平正好是比我入学晚几个月调任北大的。大约是彭真嫌原来的校党委书记江隆基领导反右不力,由陆平前来加强领导。加强的结果当然是在处理右派的阶段,增划了大量新右派。江隆...
父亲溘然长逝已逾周年,他的音容笑貌仍然长留脑际。他一生中酷爱读书,悉心藏书,勤奋著书的一件件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发白心不改” 我们兄妹小时候,和母亲生...
燕园第一位哈佛博士——北大教授齐文颖追忆父亲齐思和先生的学术人生 陈远(《新京报》记者)文 发表:新京报;学术交流网2005年12月29日转发 齐思和(1907~1980)字致中,山东宁津人...
行年六十有五,已是标准的老人。人到老年,思考和理解力尚可,而记忆力的减退,自不可免。回顾1957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旧事,很容易引起人们常说的往事...
许倬云博士,著名史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祖籍江苏无锡,1930年7月生于福建厦门。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1956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62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人文...
在姚梅镇先生仙逝前后,武大历史系的吴于廑和唐长孺两位先生先后于1993年4月和1994年10月去世。吴于廑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当年的武大“哈佛三剑客”...
海外历史学大家回忆求学生涯,难忘傅斯年、董作宾、王世杰诸先生指点 行动上的障碍并没有成为许倬云学海行舟的阻碍 许倬云,海外华人历史学家代表 江苏无锡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