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胡君泽学把犁与文化编撮在一起,条清理晰,文畅图茂,蔚然成卷。初稿甫成,约我添削,幸得先睹为快。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了上万年。年复一年的春种夏耘,...
作者简介: 罗祎楠(1979—),男,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现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Email:nanyiluo1@hotmail.com “唐宋变革”问题自1910年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氏正式提出...
绪论 在唐宋转型期,土地关系、阶级关系、商品经济、社会结构等变化及其相互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做为社会载体的城市,作为城市代表的都城,唐和宋比较,虽然城市变革尚带有明...
1.所有权 在开始讨论财产和继承问题以前,有必要在本章加述一节所有权的问题。关于土地所有权问题,我将在以后章节中论述。 所有权是一物与个人或一组人之间的一定关系。所有...
古典戏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草民(或民妇)当街拦官轿(甚至是御驾)申诉,其场面之凄惨,围观群众无不恻然动容,从而引出一桩千古奇冤的大案。那么,我们要注意两个关键...
使得家的各个成员联系起来的基本纽带便是亲属关系。但家并不把它自己只限制在这个群体之内。它扩展到一个较广的范围,并使亲属关系形成较大社会群体的联系原则。 1.父系亲属...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
程民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以下简称《中国北方经济史》)一书,已于2004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为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
除了亲属关系的联结,另外一个基本的社会纽带就是地域性的纽带。居住在邻近的人们感到他们有共同利益并需要协同行动,因而组成各种地域性的群体。在这一章里,将加以分析。...
近年来论述“唐宋变革”的文章连篇累牍.“唐宋变革论”一时间已成了历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其间虽有对此说持异议者.却是寥若晨星.似乎日本人近一百年前的“伟大发现”直至今...
对村子的地理情况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综合调查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研究人们的经济生活了。我想先描述消费体系并且试行估计这村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分析这一生活水平,我们可...
1.引言 1939年出版了一本费孝通用英语写的书,题目是《中国农民的生活》。【1】此书原系作者在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叙述作者1936年对中国的一个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结果。布·马林...
由于对人类学中亲属称谓问题具有特殊的兴趣,我想为本书增写一个附录,作为“亲属关系的扩展”这一章的补充。 必须弄清楚亲属称谓的结构分析至多只能作为研究整个亲属系统问...
1.农业——基本职业 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必要把该村的居民进行分类,但在生产过程中,则有职业的区别。根据人口普查,有四种职业:(1)农业;(2)专门职业;(3)渔业;(4)...
我前天才离开开弦弓,在村里住了有20天。 开弦弓是一个农村的名称。这个村子是在苏州南边,吴江县境内,靠太湖不远,可说是在水乡深处,从附近的震泽镇摇船进去,还要两个小时...
[编者按]自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以李大钊、郭沫若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努力全面地掌握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出色地开创了将其普遍原理与中国...
内容提要: 6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预示《江村经济》将促使社会人类学研究从异文化迈向本土文化,从“野蛮社会”迈向“文明社会”,因而将成为社会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里程碑...
1.计时系统 为研究一个社区的生产体系必须要调查他们的各种活动在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在分析农村经济时更需如此,因为庄稼通常直接依赖于气候条件。 有机世界的季节循环的知...
从乡间回来,碰到那些知道我下乡调查的朋友们,一见面就常用这样的话问我:“离开了21年,再去访问你过去熟悉的农村,面貌一定大不相同了,农民的生活改善得怎样了?”如果这是...
提 要: 本文对冯天瑜的《“封建”考论》提出商榷。指出“封建”概念是历史地变化着的,不应该把用凝固化的老概念去“匡正”人们鲜活的历史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