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历史是游牧的历史,理解游牧史是理解蒙古社会的一把钥匙,蒙古的历史也是经常与农业民族打交道的历史,所以,理解蒙古草原上的农业问题也是理解蒙古族变化的一把钥匙。...
游牧生态是游牧中人、畜群与草原的关系。了解人口、畜群与草原本身的状况,是研究游牧生态的前提。长期以来,关于游牧人口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尽管有许多人研究历史上的...
“驱口”亦简称为“驱”,是辽金元时期特有的对男女奴隶的称呼。不过我们考察这一概念的来源即可以发现,它并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而是直接来源于唐朝的所谓“驱使人”。...
一 井田制是我国历史上极重要的土地制度,它应该是世界历史上土地所有形式中的重要的范例。那么,井田制是怎样的一种土地制度呢? 大体古老的人类,从经营农业的一开始,就有...
游牧生态是在游牧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畜、草关系,是一种活动的关系。游牧活动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营地都有变化。由于内蒙地区生态条件各异,很难找出其特点和规律。所以,...
编者按: 关于唐宋变革问题,中外学者历来纷争颇多。近年来,唐、宋史学界都逐渐认识到,打通唐宋断代界限是提高唐宋史研究的重要途径,而要打通唐宋研究,在20世纪颇有影响的...
两汉的土地所有制,或者说,两汉的社会经济,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难题。从史料说,无论从数量或质量方面看,都比三代井田时期丰富多了,但可据以论证的关键性、要害性资料和数...
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中,人主要是借着畜群对草原产生影响。不同的畜种对草原有不同的影响,马和牛因为食草方式不同,对草地的损坏程度不同。不同的牲畜数量对草原的破坏程度更是...
作者简介: 孙继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家庄050051) 一、对“唐宋变革”的理解 唐宋变革论首先由日本学者在20世纪初提出并引起争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论著当属内藤...
一 请允许我把话说得稍稍遥远一点。假如我们用宏观的眼光,看我国历史上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后八世纪这一千四百年历史的话,它似乎恰好可以分为两段,每段七百年,以公元后一...
关于游牧民族在各种外在力量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研究是历史研究中的主题之一,其中农业对游牧业的影响问题是目前国际人类学界的一个研究重点。这方面研究成果有许多,国际上较...
作者简介: 李天石,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南京 210093) 我想从唐宋时期门阀的衰落与中古良贱体系瓦解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谈唐宋社会变革。我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国...
一 均田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大的田制之一,也是全世界田土制度史的一个重要范例。但是,产生这样一种制度的根由是什么呢?要谈清楚这一点,怕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先从传统...
进入蒙地的汉移民与土地的关系,和内地人与耕地关系不同,因为他们处在一个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在内地,除了少量官地外,大部分土地是私有权下的土地。蒙地却不同,因蒙古的土...
作者简介: 杜文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安710062)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唐史可以为分前后两期,其分野在唐朝中叶,“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
均田制的前史,就是计口授田。或者不如这样说,计口授田是在贫富贵贱间不太悬殊、阶级关系不太紧张情况下的一种均田制;而均田制则是在贫富贵贱间已经相当悬殊、阶级关系已经...
近代东部内蒙古地区的耪青制度是从华北随移民传人东蒙的,由于宽松的人地关系、地权变化等因素,这种制度得到很大的扩展。在这种制度下,精耕细作的汉农业文化在蒙地获得了推...
四年前,我曾写过《试论两宋土地关系的特点》一文(见《吉林师大学报》),指出“官田的私田化和官租的私租化”是两宋土地关系中重要的特点之一。几年来,有几位同志正缘着这...
[内容提要]本文以欧洲大航海时代为参照,旨在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检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人因为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资源的支配而取得的优势,对于...
金、元两朝对中原宋朝模式的后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关系(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做出了一些怎样的变动?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是不太容易的。单纯抠几条史料,搞出一些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