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言 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受明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出去几万人,几十条大船。这是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组成的最大的远洋船队。...
6月24日,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画册《郑和史诗》发布仪式上,76岁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古船研究专家席龙飞教授向人们介绍了宝船复原图、宝船天妃宫、宝船厂遗址。 宝船究竟有...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时则有葡之王子亨利(Don Henry)(1394—1463年)献身海事,既发大西洋附近砵仙图群岛(Port Santo)、挨莎士群岛(Azores)、加拿里群岛...
不管是毛泽东当年领导农民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还是我们今天带领农民破解中国严峻的“三农”问题,领导者都必须相信与依靠农民。然而要真正相信和依靠农民并不是那么容易,还...
摘 要: 本文主要回顾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指出江南地区充分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利用“圩田”从事农业生产,较好地利用了水资源;其二是通过...
毛泽东和学术界误将农民穷苦底层(赤贫)的革命“先锋”等同于农民的主体,在理论上则长期导致了视平均主义[1]为农民主义或农民是平均主义者的认识误区。至少在20世纪中期以来...
一、中国地主制经济基本特征 为了论述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制经济的灵活适应及制约功能,有必要先对地主制经济特征作一简要介绍。 中国从春秋战国过渡为封建地主制经济以后,以这...
郑和航海的终极点,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及结束的原因一样,是郑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据《明史·郑和传》载,郑和七下西洋所经国家与地区如下: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
内容提要: 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
《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姜春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2月 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人类亿万年的历史表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
众所周知,中国农民的“小农经济”是长期支撑世界其他地区难以与之媲美的中华文明的经济基础;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学术界与理论界主流思想对中国“小农经济”推动中国社会与...
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大力扩大并巩固朝贡体系,频繁遣使出洋,突出的实例就是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 1433年)七下西洋,历时29年,遍访亚洲...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在研究法国农民阶级后得出结论: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而且“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
在既有的各种世界史体系范式中,“中心”是一个引起争议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牵动民族感情的问题。然而,作为一种结构范式,世界史体系又无法回避“中心”概念。当我们运用各...
主持人:李庆英 特邀嘉宾:王春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天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 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明王朝的政治影响,推行...
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十五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
二、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与城市形成 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南诏势力的发展壮大同步的。这也成为洱海区域城市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南诏部族的...
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南诏大理国政权的统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公元739年至1254年的五百余年间,大理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政权中心所在地就是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最好见证。在这漫...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即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永乐帝作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
第五章 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 【1】 一、洱海区域地方郡县城市的确立 本文所说“郡县城市”的概念,是借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划时代事物——郡县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