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著,台北:允晨文化,民86初版(允晨丛刊:65) 作者简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于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及历史研究所(1...
什么是中国人? 中国人,无疑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除了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十二亿多人外,在全世界还有数千万人被认为,或自认为是华人或中国人。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
汉代被称作羌的人群,分布在青海东部河湟地区,以及四川西北与西部的青藏高原边缘。在青海河湟地区,根据中国文献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儿有宕昌羌、邓至羌、白兰羌等等。也...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郑和远航600周年。 倘若历史在时光的隧道中回流,跨越六个世纪的时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
内容提要: 唐宋之际生产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农奴制演变为封建租佃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平等精神、竞争意识构成了宋学精神的主体...
一 唐宋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在经济制度与运行方式上,由注重平等到注重效率。在政治制度的运行方面则恰好相反,是由注重效率到注重平等。唐代前期在经济制度方面对平等...
《中国北方经济史》,程民生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目 录 序…………………………………………………………………………………………………………………(1) 引 言…...
程民生教授的大作《中国北方经济史》,是以北方经济重心演变为主线,研究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高水平的中国区域经济史专著。 关于中国古代北...
内容提要: 新发现的《天圣令》有关令文,反映了北宋时期还存在着良贱制度,这种制度到南宋时才完全消亡。在阶级结构调整过程中,原来旧的针对贱口奴婢的法律无法适用于具有良...
当我拙笨地在键盘上打下第一个字时,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后会出现这么六十多万字的结果。最初之所以不怕慢,是因为这个课题太难了,即使是熟练的手写也快不到哪去。而之所以不...
明成祖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中国三宝太监郑和率部远航,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指加里曼丹岛以西海域和印度洋),到达东南亚和非洲三十多个国家,航海规模和水准当时举世无...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这一古代航海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以威武雄壮的海上音符,迎来了15世纪这一海洋世纪的到来,以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使中国登上了人类历史上航海事...
美国卫斯里学院历史学教授柯文(Paul A.Cohen)所著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出版后, 在国内外中国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术界围绕书中所倡导的“中国中心观”(Chi na-centered appr...
编者按: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
中国青海省的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这儿是黄河上游河段及其支流湟水流过的地方:山高谷深,气候严寒。华北黄土高原的黄土,一直向西分布到这里。但是,这儿的黄...
在另一个黄土农业的边缘地区,就是内蒙古阴山以南,到陕西北部的鄂尔多斯附近,也经历了与河湼地区类似的人类生态变迁。由于这儿在地理位置上与晋陕龙山文化区更接近,使得在...
内容提要 郑和率领的七下西洋壮举,拉开了15世纪世界大航海活动的序幕,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民族面向海洋,探索海洋,不断谱写了海洋文化的新篇章。郑和下西...
以上青海河湟地区与陕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由新石器时代晚期王汉代的人类生态变迁,造成农业与游牧两个世界的区分。类似的人类生态变迁,也发生在东北与华北之交的西辽河...
1 凤凰台和中国国家地理都在谈郑和下西洋的问题,但都没有说明白,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而【国家地理】的文章则干脆把郑和下西洋,当作明朝皇帝显耀国威的无谓之举。如此解释...
「羌」这个字作为一种人群称号,最早出现在商代甲骨文中。此后,中国先秦文献里关于「羌」或「氐羌」的记载很少,而且含意不明确。到了汉代,河湟地区土著(当时中国人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