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洲中世纪文化产生兴趣 要说30年来读过的那些书,其实是不大容易谈的,因为杂七杂八的,看过很多。回忆起来,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最初是受到一本英文版的《中世纪史》启发...
《历史哲学》也许是黑格尔著作中被人读得最多的一部,《历史哲学》之所以被广泛阅读,是因为它相对容易读,而“理性的狡狯”、“世界历史人物”、“理性的历史历程”之类的思...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死后的第九年,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诞生了。几乎在同时,中西方各自出现了改变其思想史的最重要的人物,这是一个巧合吗?或者...
狄奥根尼(约公元前404年——公元前323年),因他而产生了“犬儒”这样一个词语。据说,他住在一个木桶里,除了一袭斗蓬、一支木棍和一个面包袋外,什么也没有,过着象狗一样的...
中国的王权专制主义与古希腊的民主制都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中西两大文明系统的不同之处,最初在于它们所植根的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本质区别。这种观点虽然有着“环境决定论...
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事物,找寻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重要特色是求同,探寻自然事物共同具有的气阴阳规律...
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在对国内的宣传中都宣称什么中国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以此做为愚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可笑的论...
处于历史同一横坐标的康熙与路易十四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冲龄即位,路易十四亲政的那一年(1661)正值康熙开始君临天下,而且他们都凭借雄才大略大权独揽,建立了中央...
本文选自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龙《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一书 假如在青天白日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该是何等壮观的一种景象?这种奇异的巧合并非臆想。17世纪与18世纪之...
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理想。我国先秦时孔子“大同世界”和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想,从一定的角度来看都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当然,由于生活环境、理论背景以及...
汉和罗马东西辉映 -中国著名文物学家精心研究并全方位讲述汉与古罗马文化差异。 -两个文明很多地方是很难比较的,有的是不能比较的,有的是不好比较的。 -中国在汉代的生产、生...
核心提示: “最有趣的,就是伏尔泰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他均赞美有加,“只有中国是世界上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了”,“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
虽然中法两国相隔数万里,但乾隆与法国波旁王朝交往已久,来华的法国神父早就在中法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从1688年法国科学传教团抵达北京,到l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百馀年间...
通过翻译孟凡艳和孟凡茂二人合写的“管窥《圣经》与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异曲同工”一文,我对《圣经》与古希腊神话的相似之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日,又翻阅了《50经典对经故事...
一、从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欧洲的未来 美国作者Philip Longmanz(菲利普·朗曼)在他的《空摇篮》(The Empty Cradle: How Falling Birthrates Threaten World Prosperity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书写道:自罗马...
摘要:从鸦片战争到今天的一个半世纪里,中学与西学之争不断。文章以为,中学西学本身只是历史上一种方便的习惯提法,不能绕离当时的语境,中学西学的对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科学和...
本人在前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国人暴动”与《大宪章》的不同结果,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造成的,题目很大,在下不一定能掌握住,试写一篇,纯属抛砖引玉,供众网友批...
有人说西方文明之所以发达,中国文化之所以衰弱且多灾多难,重要的区别在于苏格拉底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死”,而孔子选择了“乐”。这是颇有些道理的。因为苏格拉底自己选择...
导言 古希腊的政治文明是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宝藏,其对西方后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与古希腊繁荣时期在时间上大概一致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有关政治的...
历史上的晋商是个不断被言说的话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没有摆脱之时,西方媒体不惜整版探讨它何以在历史中国崛起,创下了几百年的基业。而其成因,在小说家成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