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希圣先生: 惠书敬悉。承详篇指示,甚感甚慰!惟弟尚略有愚见,特写在下面,如果先生能牺牲一点宝贵的光阴来读一下,是我所感激的!如果能再加以指教,尤其幸甚! 我始终以为认...
封建主义、封建社会有无普遍性的争论,在国际史坛上一直持续不断,近年来在国内亦有所反映。本文拟从为什么中国和西欧都有封建社会,如何才能合理地比较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的...
一,中心论问题。批判欧洲中心论而创立一个中国中心论,这是不健康的。柯恩和弗兰克都有这种倾向。不过柯恩主要是要求寻找近代中国变化的内因,弗兰克则明确15~18世纪中国是世...
编者按:近年来在否定中国秦以后存在封建社会的诸多文章中,李慎之先生的这封信大概是调门最高、影响最大的。现予转载,供读者分析研究。本坛同时转载何新先生的一篇回忆,可...
第二章 环境、人口和教育 第一节 环境 一、生态环境 清苑位于冀中平原东部,地处北纬33°33′30″~38°35′36″,东经115°13′3″~115°45′30″之间。南北最大纵距44.8公里,东西最大横...
人类知识积累到今天,进行任何科学研究,无论自觉与否,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经济史学,情形更是如此。经济史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内容提要: 本文系作者在“口述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作者指出,口述史在史学研究中起到人事记载平民化、史事记载细节化、史料载体多样化和史料组合系列化的作用;口...
在研究鄭和下西洋的學者中,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研究員宋正海稱自己是一個“持異見者”。根據他的觀點,鄭和不能完成地理大發現,由歐洲人發現美洲是歷史的必然。他甚至還提出...
内容提要: 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导致了商品经济长足的发展。当时,商 品流通的活跃,市场关系的扩大及其影响的加强、商人资本的崛起、货币制度的飞跃, 种种迹象表明,...
【内容提要】后现代历史观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了这一时代历史意识的危机。后现代哲学试图通过颠覆牛顿时间观从而破解主体主义历史观,但牛顿的时间观并没有直接支撑起历史主体性...
【内容提要】本文从古代中国的“经验农学”与近代西方的“实验农学”的本质区别入手,重点阐述晚清知识阶层对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认知、提倡、引进、传播的过程,同时指出了晚...
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1996年)一书中,我着重讲了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知识对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意义。在论述中,我把“中央和某些...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侯建新所著《农民、市场...
【内容摘要】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代农业科学发展的道路、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6)农业科学的体系构建、南京政府时期(1927-1937)农业科学的本土化发展、...
马克·布洛赫的伟大声誉不仅仅建立在《封建社会》上,[1]但能够让读者全面、系统地理解其封建主义理论者,则非它莫属。本文对布洛赫的封建主义概念做一点评析,希望引起大家对...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茶国家。唐宋以来,茶叶作为商品在国内广泛流通,至迟自宋代开始,已成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享有盛名。本文试图探索宋代以前我国茶叶的生产、销...
一、学术回顾与研究地域的选择 回首刚刚过去的20世纪,工业化浪潮激荡全球,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的枪声不断,经济全球化汹涌澎湃,贫困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尖锐,绿色...
《历史研究》自1954年第1期发刊,到2004年第1期的50年来,共发表有关世界历史和中外关系史文章数百篇,从最初重点介绍和研究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共运、民族解放运动开始...
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造船业的盛衰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尤为深刻的是中国造船业之盛衰与国家盛衰同步的历史现象。其中所反映的规律性东西,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一、郑和下西洋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