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也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
一、对于封建一词的争议 近年来我国历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这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一个中心课题,也引起国外学者的注意。所以,...
上年初,清华大学讲师吴辰伯先生(晗)以所著《十六世纪前之中国与南洋》一文(载《清华学报》第十一卷第一期)单行本见贻。拜读之下,见其见解深沉,援据详确,不胜钦佩。越月余,...
世纪之交,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最重大最急迫的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内外有识之士警呼: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将是21世纪最具爆炸性、灾难性的问题。”自...
引 子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探险家而对于古代地理学及历史贡献最多的,自然要推汉代的张骞和唐代的玄奘了。张骞凿空、开通西域,中西交通自此始盛。后来西方文化流入东土,...
梁启超作《郑和传》,以《明史》本传“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为根据,认为当时航海利器发达,因有“吾读此文,而叹我大国民之气魄,洵非他族所能几也”的感兴。...
内容摘要: 封建时代各国生产资料所有者对直接生产者,大都具有超经济强制的力量,就是经济外的政治、法律、习俗等对他们的人身控制,以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这种依附关系之所...
摘 要: 士的幽灵,在近现代中国留学生中徘徊。“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基因,构成他们的主流文化情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及文化传承向西方“取经”。没有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像他...
提要: 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生态文明。这一基本观点是贯穿全书的中心思想。生态要素、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及生态平衡等都是人类社会赖以进化的根基,在社...
人们在研究中国史时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诸如中国历史上的时局,有如走马灯般的变动,封建王朝不断兴衰更迭,农民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不时出现新贵族代替旧贵族,游牧...
前言 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近日在翻阅《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版画卷》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图画⑴。这是一幅《天妃经》的卷首插图(图1,图2;封二),整幅图由六面相连接而成。《天妃经...
一、引 言 去冬,十一月二十五日,香港《星岛日报》载葡国驻港领事柏比道,将该国十五、十六两世纪航海图两卷,赠送香港大学,贺其金禧之庆云:该两大卷地图重达数十磅,每...
近一年多来,在显得有些沉寂的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束世澂先生的《论领主制社会是封建初期必经的阶段》是一篇值得引起注意的文章[1]。这篇文章对经典作家有关封建社会形...
十五世纪,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的空前壮举。 明初社会究竟出现什么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郑和下西洋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大事?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外友谊和世界文明...
内容提要: “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最早导源于列宁,但列宁只确定了这一理论的二元架构,并未对之详加论述,为后来的争议埋下伏笔。早期共产国际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正是以列宁...
提要: 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本章从世界范围介绍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顺生态规律者昌,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定律。古埃及、古...
一、难以读进去,更难读出来 十年前,我在拙作《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的前言中曾说:“研究毛泽东,不探讨中国的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毛泽东时代...
【内容提要】西方中心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西欧思想家那里,已经以欧洲的文明、进步与东方的落后、停滞、没有发展而表现出来。19世纪,西方社会更把这种思想加以发挥。认为西方白...
(一)从“毛泽东热”说起 上个世纪,经八十年代的冷落与反思,在即将跨入九十年代之际,“毛泽东热”又悄然兴起。1990年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一条报道说:“从1989年8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