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莘氏是夏商周时期的著名国族,其史迹在先秦两汉文献和西周金文史料里有零星的记载,通过钩沉梳理这些记载,认为禹母有莘氏当为姜姓炎帝之后,禹后有莘氏则是姒姓封国,两...
【摘要】 西藏西部考古的一系列新发现当中,丝绸与茶的遗物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经过科技考古的手段与方法,初步确认在阿里地区汉晋时代的墓葬当中,已经有茶和茶具的遗存。这一发现...
【摘要】 中原地区在龙山时代出现较多的方形城址。史前城址形状由圆形变为方形,必然存在诸多原因。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方形大房子的借鉴、城墙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古人...
【摘要】 三星堆遗址出土器物的独特造型、精湛工艺、神秘文化,金沙遗址的文化继承、无不诉说着古蜀国的繁荣和昌盛,在这繁多的出土文物之中,都发现了贝形的器物,三星堆的海贝和...
【摘要】 利用金文的资料可以分析西周的阶层垂直流动问题。运用1975年董家村出土的裘卫诸器铭文,结合社会学理论,可以分析西周社会中贵族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自下而上的流动机制,对...
【摘要】 关于博山炉问题,过去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讨论。目前学界基本认为博山炉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豆形熏炉,也有学者对这一问题不断加以追溯,并指出早在...
【摘要】 建筑考古学是考古学领域的新兴学科,综合了考古学、建筑史学、建筑设计等学科的理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较强,因而其理论概念、研究方法常易混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都城...
【摘要】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及其邻近地区自古就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目前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史前时代陶窑遗址,时代包括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两大段。这一地...
【摘要】 本文系统考察了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原地区的水道遗存。通过对水道建筑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分析,揭示了水利系统对早期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反映出早期青铜时代社会中...
【摘要】 李家村类遗存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发现于汉中西乡李家村遗址,主要分布于陕南地区的汉江上游,是一支具有一定地域特点的考古学遗存。回顾了李家村类遗存的发现与认识过程...
【摘要】 李家窑遗址历次发掘的5座墓葬——M44、M24、M26、M34、M37,其葬俗特点、随葬青铜礼器及陶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性,与虢国墓地的墓葬特点也有一定的关联性,推测其应分属不...
【摘要】 古代畜牧生计人群的生活方式、对畜牧业依赖程度及与相邻定居人群的关系表现多样。军都山墓地是东周时期以畜牧业为重要生计方式的玉皇庙文化代表性遗址,在其延续的近...
【摘要】 太子河流域的石构墓葬在夏末商初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末西汉初,伴随汉文化势力向该地区的渗透和扩张,在西汉初期彻底衰落。太子河流域的石构墓葬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发...
【摘要】 郑州地区是东周时期郑韩两国的中心地带,自1923年郑公大墓被发现以来,已在郑州地区发掘近7000座郑韩墓葬。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学界不但基本上建立了郑韩两国墓葬的分期...
【摘要】 辽金燕京城研究史由遗迹实录、舆地考证、历史地理、城市考古四个前后相继的学术传统构成。作为最早开展复原研究的古代城市之一,百余年间呈现出多达三十种复原图,且迄...
【摘要】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云南地区包含有三种不同的区域文化类型,即呈贡—路南文化类型、木家桥文化类型和橄榄坝文化类型。这三种文化类型从整体来看,呈贡—路南文化类型以石...
【摘要】 在牛耕起源问题上,牛的驯化和驾驭、犁架的形成、相关套牛技术的出现是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缺一不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有人力牵拉的犁架。家牛驯化很早,至迟到商...
【摘要】 原始瓷尤其是北方原始瓷的产地研究,向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讨论热烈,但对北方原始瓷产地问题的认识却迄未统一。本文在对已有观点进行述评的前提下,对原始瓷的出土情况...
【摘要】 本文将中京道地区发现的78处城址以城墙周长3600米和1000米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类,并由此分析了府、方州、县、头下州等各等第城址在规模上的差异,提出政治因素自上而下...
【摘要】 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