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所报告的人骨出自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M1,时代属于龙山文化阶段。M1骨骼保存完整,包括头骨、四肢骨、躯干骨、髋骨、肩胛骨等。商洛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人骨资料鲜见于报...
【摘要】 本文拟从平洋、完工墓地所出颅骨材料体质类型的再研究入手,通过与相关各近代、古代颅骨组的比较分析,试图针对平洋、完工墓地古代居民的种系问题, 特别是二者分别...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文物数字化的意义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引入到文物数字化过程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纹理采集、三维点云数据预处理和局部照片...
【摘要】 呼和乌素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呼和乌素乡泉脑村东的一处山坡上,北距旗政府所在地土贵乌拉镇10公里。该墓地南靠山梁,北临呼和乌素河,地势南高北低。...
【摘要】 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14A遗址是双王城遗址群中的一个完整的商周时期制盐作坊单元。为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盐业生...
摘要: 1993年8月,位于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约1000米处的一座古墓葬被盗掘,其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994~1995年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的墓志石、印章以及墓室中发现的两套棺椁等...
【摘要】 乌鸦山村墓葬位于吉林省镇赉县嘎什根乡乌鸦山村中心,东距嘎什根乡约20公里,南距四方坨子镇约10公里。乌鸦山村是嫩江平原上一处丘陵地带,当地村民集中居住在这片丘陵上...
【摘要】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
【摘要】 面对全面数字化时代,如何满足甲骨文研究者的科研需求,拍摄出能对甲骨文研究有帮助的数字化影像,是专业文物摄影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将根据甲骨拍摄技巧,探讨如何使文...
【摘要】 考古学作为一门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以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
【摘要】 库伦三家子遗址是一处高台山文化晚期的遗址。2012年,伴随着发掘的进程,我们采用针对性采样法和水桶法进行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浮选。本次浮选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炭化植物种...
【摘要】 空鼓病害是麦积山石窟壁画最为普遍且景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麦积山石窟现存洞窟编号221个,保存有壁画的洞窟仅120个,其中70%的洞窟存在壁画空鼓病害,且部兮洞窟壁画空鼓病害...
【摘要】 PEG浸渗处理是出土木质文物保护的重要工序。应用木质文物残块,对PEG浸渗的传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PEG在木材中扩散速度的定量数据。木材基本密度及朽蚀程度、PEG分...
锚筋固危崖 穿洞引水患 ——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与渗水治理工程 【摘要】 天水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历史上多次的地震使麦积山山体表面和内部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表...
【摘要】 本文利用金相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对天湖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了显微组织和成分分析,通过铅同位素比值、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表明在天湖墓地、安阳殷墟两地所见...
【摘要】 彩绘类文物一般包括基体、地仗层和颜料层,其中地仗层和颜料层之间通过胶结物质连接。目前对彩绘文物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表层颜料分析、彩绘层与地仗层之间的胶结材料分...
【摘要】 2010~201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植物浮选过程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植物遗存,为了解该遗址生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对植...
【摘要】 新疆帕米尔高原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了一批国内迄今发现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蚀花红玉髓(玛瑙)珠和天珠。通过对蚀花红玉髓珠工艺的多手段观察和已有的工艺资料梳理,可复...
【摘要】 始建于宋初的梵天寺经幢在上千年自然应力的作用下,出现了大面积的构件破坏和缺损,造成重心偏移,严重影响了经幢的整体稳定。经现场调查分析已知,经幢所用岩体节理面比...
【摘要】 敦煌莫高窟壁画数字化是数字遗产领域影响较大的项目,数字化工作较有典型性——通过数字化技术最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承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敦煌莫高窟通过与国内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