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马寅初是旧中国经济学的权威,中央研究院院士,在1949年后却被组织上评价道:“马寅初过去是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真才实学如何,目前北大尚摸不清。”后来经过一番摸底,党组织认为马寅初原来并不可怕,只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知识少得可怜的人”。 如余英时所言,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一直呈现出一种从社会中心向边缘移动的趋势。传统中国是一个由士农工商组成的“四民社会”,读书人是四民之首,承担着领导政治和社会的双重作用。在国家层面,他们通过科举参与政治,成为国家官僚系统的核心力量,与君主共治天下;在社会层面,他们是民间社会的领导阶层,成为沟通官府和民众的联络纽带。然而,晚清以降,科举制度废除,读书人与国家失去了建制性的联系,士大夫转变成现代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上自由流动的资源。随之而来的是工商阶层、军人集团和党派力量的崛起,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社会上,知识分子都失去了中心地位,被逐步边缘化。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所谓的“知识分子边缘化”,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便是思想改造运动。从狭义上讲,思想改造运动指1951—1952年在教育界开展的全国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从广义上讲,1949年—1957年对知识分子进行的漫无止境的各种斗争,都可以称之为思想改造运动。 在政治上,这些党外人士被打入另册,成为暂时有地位但毫无实际权力的一群人。(后来更是既无地位又无权力。)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学术和专业研究,被当成过时的、无用的知识遭到彻底否定。总之,他们是被主流政治排斥的另类,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言人。正如陈徒手在《故国人民有所思》中所揭示的那样,他们必须彻底否定自己,进行脱胎换骨式的灵魂改造。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特殊年代的灰色记忆 目前研究思想改造运动,最详实精彩的或许是于风政的《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不过,于风政着眼于宏观层面,即国家权力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批判和改造,所用的资料也是当时公开出版的报刊文献。陈徒手这本《故国人民有所思》,与之前出版的《人有病,天知否》一脉相承,主要将视角落到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的个体,所使用的多半是档案馆尘封的资料文献,以及当时检举揭发的秘密报告。从这些断简残章中,他勾勒出了十一位全国一流教授在思想改造运动中的经历。从这幅时代侧影中,我们看到的是当时知识分子悲情、苦涩的过往旧事,以及落魄、无奈的生存处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