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本网记者晁天义)6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山东省教育厅、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张春海 吴文康)家族的历史折射出社会变迁和国家历史,家族的记忆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7日,以“家族记忆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华张氏文...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的性质究竟是不是“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受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中国史学界分别出现了...
【探源中华文明】 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有了总体性认识,用考古资料明确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从多元到一体的路线。5月28日,在国务院...
为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苏州大学...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教育...
近年来,史学研究日益显现出叙事转向研究的趋势,强调对边缘、区域等以往被忽略历史面相的呈现。在学者看来,这一转向很好地补充了传统史学忽视的领域,但过于注重下层、边缘...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这一被称为承载着“中国考古学百年梦”,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工程,10多年来对黄河、长江和...
时惟五月初夏,京城姹紫嫣红,小满时节正怡人。5月26日,“《陈其泰史学萃编》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学术重镇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年届八旬的史学大家陈其泰先生三十余...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彰显着唯物史观的巨大真理力量,给奋进在新征程上的中国人民带来巨大鼓...
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周群)5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日本东方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 论坛以“跨学科下的...
3月31日至4月1日,由《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前沿论坛”在贵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
史学史研究旨在通过对史学著作和史学家思想的研究,揭示历史学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并由此为史学发展提供借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西方史学的研究,总...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文化自信...
本报南京5月1日电(记者王广禄)4月26—27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2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展开研...
发现了夯土墙、壕沟、墓葬、祭祀坑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自2016年发掘以来,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成功入...
历史继往开来,历史是人民的伟大事业。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理解十九大报告的历史站位。报告在许多方面以科学的历史观、宏阔的历史视野,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
近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视域下南京大屠杀研究暨《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新刊创刊”主题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
110年前,黑水城文献的发现,为西夏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今天,在数量庞大、价值珍贵的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之外,黑水城西夏汉文文献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汉文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