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春7月26日电 (记者袁华杰 赵徐州)7月21—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长春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边疆学论坛”在长春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开放与创新...
7月14—15日,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西华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写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2018年理事会”在四川南充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敦煌...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史研究》办刊质量,扩大研究者的交流与合作,6月22—24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城市史研究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天津市历史学学会、南开大学历史...
【信息与动态】 日前,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李培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农民战争史研究滥觞于烽火连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现代史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述,更为农战...
历史是逝去的昨天,生活在今天、面向明天的人们为何要把目光投射到那些已尘封的岁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从根本上说,因为人类发展是一个先后承续、不可割裂的过程。昨天...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济南6月26日电(记者张清俐)6月24日,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博物馆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刘敦愿百年诞辰纪念暨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 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月,一个周五的下午,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了宋怡明教授位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海纳百川”的字画,简单大气,颇为醒目。初识宋教授...
本报郑州6月27日电 (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陈世强)“环境因素对文明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6月23日,在第十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气候变化、黄河变迁与中原文明嬗变”国...
6月23日,“大数据时代历史学信息获取与知识服务”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清史学界、文博系统、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的代表30余人,围绕清史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以及大数据...
对于敦煌石窟研究来说,西夏时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阶段。在当前敦煌西夏石窟的研究中,学者们努力从各种资料中寻找新线索。 风格独特 内容丰富 在西夏时期,敦煌除闻名中外的莫...
5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日本东方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在日本东京举行。 论坛以“跨学科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为主题,聚焦中国历...
每年的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今年是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70周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作为国家文化事...
本报讯 (记者唐红丽 实习记者黄亚楠 通讯员赖鸿杰)近日,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先明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百年史》和《...
20世纪初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分别取得一系列丰富成就,为深化人们对中国古史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学科分化的日益加剧,历史学与考古...
夏朝是否存在?如果夏朝存在的话,如何探索夏文化?这些问题在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一直广受关注又充满分歧。有学者认为,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考古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长春5月31日电(记者赵徐州 袁华杰)5月30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中日口述历史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与会者从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对中国领土的秘密军事测量、军...
为了推进学术研究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我们应当着力探讨中国史学演进中带有关键性的问题,要努力总结和阐释那些显示出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具有当...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还应该包括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使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社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