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化抗战史研究,海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极具建设性的意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
12月1—4日,唯物史观与民国学术及社会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主持开幕式。 会议由中国社...
本报开封11月28日电 (记者张清俐)11月25日,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豫鄂陕宋史青年学者论坛在河南开封举行。 历史学者发现,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文献中会出现不同甚至...
9月15—16日,以“认知与阐释: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与真理性”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长春举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
本报上海9月4日电(记者李玉)2017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鉴往知来,9月2—3日,“抗日战争史研究新趋向”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沪召开,来自海内外...
历史地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研究的是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以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的规律。当前,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学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纂修了丰富浩瀚的史籍,举世闻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黑格尔、李约瑟等在内的诸多外国学者都曾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得出许多关于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8月6日电(记者查建国 李玉)8月4—5日,主题为“历史研究的理论自觉”的第四届青年史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
“历史人类学”一词是从西方引入的,其历史大概有如下脉络可寻:年鉴学派的应用,1980年代后萨林斯的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类学讨论。将其应用到中国社会研究中,应该可以归功于...
本报西安7月26日电 (记者舒建军 陆航)7月25—26日,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区域视域下的中古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古史前沿论坛在西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区...
“左图右史”,古已有之。中国也不乏图像研究的传统,但现代意义上的影像研究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新史学”的传入及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带来对影像的革新性认识,影像...
经常有记者朋友问我,清华大学为什么要建科学史系?与国内同行相比,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有什么新的特点?我想,让科学史回归“为通识教育而生”的初心和本位,是我们建系办系的...
20世纪初,西方历史哲学家不再以历史本身为思考对象,去探讨历史的本质、规律、动力等问题,而转向对历史学进行反思,更多关注历史学的认识论基础以及历史认识的性质等问题。...
当今学术研究不仅依赖传统的文字资料,也越加倚重图像资料。与文字资料相同,图像也是历史留存的证据。近年来,史学界开始注意到图像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自觉运用图像...
对市民社会的分析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形成具有内在关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序言”中,马克思写道:“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
本报南京11月27日电 (记者王广禄)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1月23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展开研讨。 南京大学和平学研...
历史解释有其不可离弃的理论维度,来自不同学科的理论范畴和研究方法,为历史学提出问题和进行解释提供了不同的视野和工具。同时,各种学科尤其是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的相互融合,使得...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11月13日电(记者武勇 通讯员陈明亮)11月11日,由暨南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新时代中国史学科发展走向与卓越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创立以来,就处在与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斗争之中,也正是在这种斗争中唯物史观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并不断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倡导的“自...
观念史(history of ideas)与哲学史和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有着密切关系。它脱胎于哲学史,但又不同于哲学史。哲学史侧重研究各种哲学体系和流派,观念史则关注哲学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