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了。在“复兴国学”的现实面前,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值得玩味。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学的衰落,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青年们“...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追寻民族复兴之路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战略理论,制定了一套符合中国革命利益和...
中国古代传统史学不仅有历史鉴戒的功能,还有提高人们道德修养的功用。这一功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表现:一是阅读历史典籍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二是在历史撰述中通过实...
国际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政治传播,其目的性强,追求传播效果,注重信息接收者在政治观念和态度上向传播主体希望的方向转变;传播内容侧重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于传播者的外...
1940年1月,47岁的范文澜历经辗转曲折,抵达他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当时的陕北正值严冬,但他万分激动:“我‘过五关斩六将’,冲破若干险阻,居然走到‘寤寐求之’的边区了...
1875年分别以李鸿章和左宗棠为首的中国决策层曾发生了一场有关海防与塞防孰优的著名论争,直接影响了清帝国晚期的国防战略走向。鲜为人知的是,在民族存亡绝续关头的20世纪30、...
在全球视野下,不同地区的文化表现和成就,不应该仅仅被当成对这几大古文明发展的回应和影响,而应该作为不同的社会和文明化方式来认识和研究。事实上,从非洲撒哈拉到太平洋...
1944年5月31日到10月,由21人组成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到访延安和晋绥解放区。这是抗战时期中外记者对中共控制区唯一的一次集中、大规模的采访活动。这次参观团的到访被中共认为...
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出席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时指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翻开中国近代史,“中日甲午战争”和“抗...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历经艰难困苦,在敌后广阔的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巨大的勇气、顽强的毅...
1937年爆发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苦难,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在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负起历史使命,使中国人民找到了复兴的...
7月4日,我国“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的消息自德国波恩传回,这让我国土司研究学界十分振奋。“这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方铁兴奋地向记者表...
自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华北抗日战争胜利中,积极开辟、发展敌占区为解放区的斗争功不可没。...
清史研究旨在对清代遗留下来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恢复其真实面貌,进而探讨内在的、规律性的问题,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然而,近年来,几位美国学者提出的“新清史”则...
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革命战争年代,宣传人民、教育人民、动员人民、号召人民参加革命、战胜敌人,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在冀中抗日战争中,在敌强我弱的日伪敌...
史学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讲法,说尚钺否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是认为中国近代史开始于明代中叶。一些讲述近代史研究状况的书,就是这样介绍的,仿佛成了定论。 果真如...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由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各社会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将在改变历史学的西方格局尤其是在中国历史学界、中国历史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载入史册。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成功举办将是中国文化发...
8月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7天时间、185场会议,来自全世界各地的2000余名历史学家汇聚泉城,描绘出一幅百花竞放、各显芬芳的世界史学景观。这场国际史...
【核心提示】唐代,中央职官制度渐臻完备,国家集权管理职能日趋繁复,职能部门逐渐增多,在京供职人员数量大幅上升。唐代官员住房形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最主要的居住形式是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