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越南泰族传统的婚姻、生育等人生礼仪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礼仪的戒律中包含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一些戒律也蕴含科学道理并对遵守戒律的人起着保护作用。泰族的传统世居...
摘要 :《金翼》一书是林耀华先生所写的一部描写生活在辛亥革命到日本人入侵中国前的30年间福建地区两大家族的盛衰兴亡过程的小说体裁的社会学、人类学著作。该书通过对两大家...
摘要 :现代锦鲤(Koi)的发源地为日本新泻县的二十村乡,是文化复合体的表现。随着日本全球化战略的推行,锦鲤文化从地方民俗文化被建构为日本国家传统文化,并向海外传播。当全...
摘要 :人生礼仪包含了人的一生的轨迹,从出生到死亡,从自然人到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人都有相应的仪式。人生礼仪中的吉祥图像,是我们认识人生礼仪的重要途径,全文将从婚姻礼仪...
摘要 :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俗互动的结果,是连接国家礼制与地方民众的中介,这一传统在当代社会中仍以不同形式有所延续,并在乡村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
[摘要] 彝族支系俐侎人居住于西南边陲的山地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崇拜体系。其主要表现特征是系列庙文化中体现的无生命崇拜、以松树崇拜为代表的植物崇拜、以狗崇拜为代...
摘要 :满族萨满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展示了东海女真社会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及大量古俗,凸显着满族原生文化的要素及特质,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东海女真文化作为一种生存策...
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第三期(2016)、第四期(2017)分别与美国崴涞大学亚州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长江大...
人民日报北京5月6日电 (记者张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来到北京西藏文化博物馆,参观“废奴丰碑——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展”。 汪洋指出,60年前西藏废...
摘要: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文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民间文艺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它在形式上借用了陕北秧歌,但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民间世界,其核心环节就是转换了民间立场,成为权...
摘要: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学术模式构建,是努力建设中华母语教育体系希翼早日形成中西双语教育生态的地方音乐教育研究实践。其以俗象心象乐象乐器乐艺文化为阐释逻辑的学术结构...
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最为重要的表达文化之一,通过解释宇宙、人类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有世界秩序的最初奠定,神话表达并模塑着人们的信仰、宇宙观和人生观。它产生于远古时代...
劳弗特藏的图片及中国乐器、皮影、木偶等。 魏小石供图 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张雨楠/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雨楠)2019年4月23日,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圆桌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
4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中国最初录音两个项目课题组的对话与交流在中国...
1900年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动荡时期:在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个年头,各种激化的矛盾和阵痛中,由新政带来的现代化进程也被缓缓开启。对于德裔美籍人类学家和历史地理学...
会议名称: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时 间:2019年4月23日(周二)13:30-17:0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内容提要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经历了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书面文学经集体记忆移植,既承继了本民族的口头记忆,同时又建构出一套从失忆到记忆,再从记忆...
摘要 :与其他博物馆相比,民俗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去精英化色彩和平民化倾向。恰恰在民俗博物馆里,民俗学最初的两种实践动机自由民主的浪漫理想与经世致用的现实诉求不...
摘要 :科班既是戏曲职业教育的机构,更是一种具有商品经济性质的特殊的民间手工业组织:班主作为东家出资雇佣教师和管理人员,学生则以艺徒的身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科班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