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段时间,学术界、新闻媒体正在关注治学与学风问题。从当前暴露出来的情况看,治学与学风方面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本期讲坛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越到晚年,刘绪贻的文章越充满对当今社会的反思和灵魂深处的反省,以至儿女们笑他,你过去还很左,怎么一下变了 刘绪贻,191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县。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1947年...
按:惊悉邓正来教授离世,翻阅数年前还在上财读研时整理记录的一次他的讲座,回顾当时场景,一楼报告厅已无立锥之地。那正是他踌躇满志从北京回到上海,准备在复旦大学大干一...
历史学毕竟有底线,那就是求真,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而不能够达到绝对的真和完整的真。正因为如此,使用史料和判断史料仍旧是历史学基本的要求,舍此...
在文革前的历史所,助理研究员中级别最高的是何兆武先生,他当时是研究六级,已经达到副研究员应有的工资级别,但还是助研的名分。最近读他的文章,才知老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了...
编者按:朱贵生,男,1928生,安徽庐江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离休干部。曾就读于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和中...
严文明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国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明起源、商周考古研究。先后主持、参加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工作20多项...
整整十年了,总是想写点文字,纪念我做研究生时的恩师陈旭麓先生。可每次一展纸动笔,先生之容貌即在眼前,种种思绪绵延而至,想了很多,终不能成文。在我的一生中,除了亲人...
因为编辑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的关系,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便拜识了杨宪益先生。 从肖乾先生那里得到了杨老的准确地址和电话后,1994年9月6日,我走进了友谊宾馆的外籍...
今年是顾颉刚先生诞辰120周年。顾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室的研究员,作为先秦史室的成员,我没有直接接受顾先生的教导,反而对顾先生产生过许多误解。这是很大...
提及郭廷以这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近史所)的创办人,在大陆这一边显得尤其陌生,不仅远不及胡适、陈寅恪、李济、傅斯年这些学者广为人知,甚至连他学生辈的唐...
导语:当我青少年在家里时,大哥留下来的有启发的东西俯拾皆是,处处给我影响和教育,虽然那时和他没有多少直接的互动,但他对我的影响却处处存在。 一良是我的长兄,而我是十...
这位出生于清末的百岁老人,历经世纪沧桑,近些年反复提倡要有世界观,扩大世界观,强调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他说,你只要看看世界,只要把眼光放大,眼光一放...
范文澜的三大嘱咐 范文澜先生平时对历史研究所的指导和教诲内容很多,他最强调的有三项: 第一项是坐冷板凳,吃冷猪肉。我第一次听到是1961年我初到范老的通史研究室工作的时候...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我赴台访问的重要学术机构。所长王汎森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对我襄助良多,还与我同赴台北市的台湾大学、台中市的中兴大学、中坜市的中央大学,一路引...
我一直想模仿黄宗羲的《思旧录》写一本小书,回忆昔日的师友。尤其是近年来,当老师们一个个从教学或人生的舞台引退,这种想法就变得愈来愈强烈。半年前与一位任职英属哥伦比...
凡是一个学派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时,一定是一群人不但做着白首太玄经的工作,同时不拘形式地围绕着一两个中心人物自由地交流、对话 最近我应邀到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作一场大规...
当今时代,各种学术思潮相互激荡,各个学术流派相互争鸣,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术方法相互交织。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理论...
历时近10年,多位专家、多个单位参加编辑的《史念海全集》(下称《全集》),现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史先生的著作,大部分以《河山集》命名,从1963年人民出版社以三联书店的...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字宾四,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