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把关上和水头与军渡、离石、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隰县的关系比作是点与弧线的关系。 他在想,红军占领了关上和水头这两个军事上有极大意义的要点,红军主力就处在这一大弧线的中间,使汾阳马路和汾水铁路完全暴露在红军的面前,使阎锡山对红军的进攻与防御陷入了极大的困难中,使红军完全处于主动态势。这个形势好呀,比预想的要好! 他和彭德怀致电周恩来等各兵团将领,前线我军在东岸消灭了阎锡山5个团,占据了吕梁山西部地区的战略枢纽、战役枢纽,巩固了作战的阵地,取得了创造根据地的初步自由,开始打开地主的粮仓,分给贫困农民,发动广大群众,组织民兵自卫队,筹建乡村苏维埃政权。周恩来要指挥刘志丹28军和地方部队扩大胜利,无定河以西部队要多调向东岸与神府红军连成一片,夺取一二城。要以阎红彦、蔡树藩的地方部队组建红30军。要在黄河西岸动员担架250副,造船20只,10日内集中河口杨立三处,不得违误。 3月6日,毛泽东与张闻天、林育英等中央政治局成员率领23分队赶到了水头村15军团司令部,与徐海东、程子华研究作战行动。他要林彪尽快派人把1军团的作战地图送到水头村。 毛泽东手中拿着一根小棍子,在地图前久久地琢磨着。 我军部队要依托水头和关上,迎击敌人。东面的敌人主要是李生达72师,北面的是孙楚101师。这两个师的战斗力也不比杨耀芳强,裙带关系也不比杨耀芳少,各种问题不比杨耀芳少。我两军团打这两敌应该不成问题。刘志丹和肖劲光要每日派出侦察小分队,弄清楚101师的位置,向军委报告。 毛泽东确定了红军的战术原则,指示“敌人主力仍然是东北面之李生达、孙楚两部,其方法是分路推进,不是冒进”。我军要集中主力,连续作战,先东后北,待机而动,正面小部阻击,大部攻击侧后,包围歼灭,各个击破。 他电示“林聂”作战的原则是消灭敌人一部后,不要追击敌人,要立即集合部队,应付不测。这是与过去红军作战常规不同的地方。“为准备打一仗,又打第二仗,又打第三仗,必须以主力一部抄敌人后路,把敌人包围消灭,要免去追击。必须免去追击,才能在当日集合队伍于一处,才便于打第二仗,才便于应付意外变化。敌人战斗力虽差,但主力人数不少,我们应该集结部队好好打。” 他和彭德怀及时通报周恩来等:“我们以集结主力待敌前进,各个击破方针,握住关上、水头枢纽,正待机击敌,明后日或有战事。” 3月8日,政治局随15军团的78师从水头出发,到了在交口县东北侧的大麦郊。中央政治局要在这里开会,研究形势,确定下一步的作战部署。 毛泽东还有更大的想法,他想利用阎锡山在吕梁山区调动部队不便的弱点,决定在吕梁山区集中兵力重创阎锡山,使阎锡山不得翻身。 3月10日至13日,方面军主力在吕梁山区的孝义、兑九峪地区,击溃阎锡山的第2、第3纵队的14个团,为红军向前发展打开了通道。 毛泽东为了与徐海东、程子华讨论行动计划,3月11日在风雪中骑马来到西歧沟北面三里的新庄村,然后又返回到了大麦郊山村。毛泽东得悉我军击溃了杨效欧66师、李服膺68师、李生达72师,欣喜异常。 两个阶段的作战证明了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红军是强大的,阎百川的部队是可以打败的。 黄河东侧吕梁山区的军事形势正在发生有利于红军的变化。 毛泽东为红军东征第二阶段的胜利,受到极大鼓舞,考虑下一步应下大力赤化吕梁山,创建河东根据地。11日,他和彭德怀电示两兵团首长:“我军有以主力乘胜东进,致迫太原,彻底打破阎敌总进攻部署,扩大战略上的战果,扩大宣传,扩大苏区,扩大红军,争取民众,争取创造苏区有利条件之任务。” 3月12日,在大麦郊红军总部,一个很大的地主院落。 毛泽东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讲发展胜利,扩大战果,创立河东根据地问题
。他说,军委决定在吕梁山西部山区创立黄河以东根据地,下一步决定采取分兵原则,兵分3路:一路为中路军,由叶剑英指挥总部特务团和红军第30军,在石楼、中阳、孝义、隰县地区活动,转战根据地一带,钳制阎锡山的主力;*、聂荣臻指挥右路军,由红军第1军团和第15军团81师组成,沿汾河和同蒲铁路南下作战,注意杨澄源69师;徐海东、程子华指挥红15军团主力第75、78师两个师为左路军,乘虚而北,逼介休、占平遥,经文水北上,直逼太原,破坏敌人后方,动摇敌人军心,扩大宣传红军,同时要注意商震的32军。
阎锡山的军队本来就不是红军3路大军的对手,现在尚在迟疑未决中。 毛泽东要求1军团在南线,十五军团在北线,利用此时间,迅速扩大红军的占领区域,扩大进攻声势,扩大政治宣传,破坏阎锡山的统治基础,加紧争取晋西民众拥护红军,参加红军,要尽可能占领几个县城。他指示要“以发展求巩固的原则,在晋西要普遍摧毁反动基础,普遍发动群众,猛烈扩大红军(要求在前方扩大3万人)”
。 随着战线向前推进,3月15日,毛泽东到了康城镇。 这时,石楼、隰县、蒲县、汾西、灵石、郭家掌一带地区,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组织了区乡游击队、区乡政权、共产党支部,斗争了大的地主,分粮分地真忙。翻身农民自发处决了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地主,有的乡村群众七手八脚用石头砸死了地主,有的地主在家里就被人刀劈了。群众运动一起来,泄愤现象掺杂其中,难免出现失控局面。 主力红军不能多顾,一个村庄解放后,迅速指向下一个村庄,猛烈扩大区域,向前深入发展。 南线1军团挥师南进,进展很快,红军围攻汾河一线的赵城、洪洞、临汾、曲沃四个县城,进入了汾河流域富饶地区,破坏了沿线100多公里的铁轨,红1师攻占了襄陵城,红4师解放了浮山城。红2师第5团乘势攻占曲沃、侯马。红1军团占领了由霍县到侯马广大乡村,扩兵5000余人。 毛泽东与张闻天正在康城镇农屋里查看地图,这四个县的东西是太行山和吕梁山区,中间是一个富饶的小盆地,水肥土沃,人烟稠密,对红军的大发展很有利,如果发展为红军的苏区那对红军就是一个大有利的局面,粮草兵员都不成问题了。 张闻天兴奋地说:“老毛呀,太好了,那太好了!” 毛泽东说:“要告诉林彪、聂荣臻,要很好的经营这块小盆地,尤其要尽快扩大红军。” 这时,情报科送来关麟征师、商震师已到介休、霍县的消息。 毛泽东看过说:“老阎把蒋介石请来了。” 作战局报告,北线红15军团打得很凶猛,徐海东他们正在围攻文水、交城,逼近了太原,到了晋祠,离太原市25里,对阎锡山震动很大,在平津和全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太原市不久就要被红军攻陷的消息不胫而走。 太原市内人心惶惶。 阎锡山对自己能不能守住太原市也没有把握,部署亲信要考虑不测。 毛泽东很兴奋。徐海东到晋祠了,到了悬瓮山下周武王次子叔虞封王的地方。 转念一想,那里有周柏隋槐,唐宗御碑,可不能破坏了。全国胜利了,晋祠要免费开放,人民还要观赏呢!毛泽东立即拟出一则电文,告诉徐海东,红军要爱护这所北魏古迹,不得毁坏。 毛泽东设想,红15军团有在晋西北创造苏区根据地,配合正在神木、府谷行动的红28军,控制晋西北,与陕北打通联系之任务。徐海东与程子华可以在晋西北的静县、岢岚、岚县为中心,创造苏区,同时要配合陕北神府的刘志丹、宋任穷28军,控制黄河一段,打通与陕北的联系。 这个设想到1938年由贺龙领导的晋绥根据地实现了。 汾河流域为晋中盆地,是中华民族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雨水充沛,丰衣足食,为富饶之地。明清以来商贸钱庄在这一带发展起来,很兴旺。在霍县,红军看到这里的军阀地主宅第连云,货通天下,商业资本发达,钱庄当铺鳞次栉比。在祁县富商乔家,以车代步,10辆轿车,都是肥骡一对,顶马一匹,檀木车轴,镶骨装铜,走起来銮佩叮,“唰唰”直响。全国抗战爆发前,乔家已经有了小汽车,结果被阎锡山看上买去了。 这个地方太好了。红军不仅可以生存,还可以有较大的发展。 林彪和聂荣臻都觉得大开眼界。从长征以来还没有见过这样富庶的地区,处处房屋栉比,烟气接天。红军到达,群众满街塞巷、
单食壶浆,提茶荷水,少有面垢不洗、衣垢不洗现象。部队上下都很兴奋。老财们见红军打来了,把金银财宝埋到地窖里。红军从敲打地面声音不同判断地窖在什么地方,挖出很多钱财,其中还有50两一锭的元宝。红军解决了军费短缺的问题,林彪心想,早知道这里这么富裕,我何必要闹着到陕南呢。 林彪和聂荣臻兴奋地把情况报告了毛泽东。 毛泽东对1军团进入这一带发达地区发展很满意。1军团长征伤亡太大,需要大量补充。我们曾经弄到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地步,羞于启口呀。不是徐海东大公无私救急,过不了冬呀。北上以来,所经地区,均地薄人稀,不能补充兵员,红军数量少,战斗频繁,减员多,扩大红军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
他判断阎锡山的新部署还在迟疑不决中,还需要时间。 他电示南北前线两个军团司令、政委要利用这个时间扩大占领区域,发动群众,扩大宣传,造成声势,加紧争取贫苦民众当红军,尽快扩大红军,尽可能占领几个县城。如果县城城高墙厚,难以攻下,也不必强攻,以扩大宣传、扩大红军为第一。这次红军各部队一定要解决好扩军和经费两大问题。以后的战争规模会更大,都要有战略头脑。 作为红军的统帅,毛泽东感到现在红军的实力还很不足,红军的实力必须有极大的增强,红军实力越强,对成立联合的国防政府越有利。 他对红军来到山西富庶地区的发展寄予很大的希望,指示*、聂荣臻在汾河流域要放手发动群众,“扩大红军能达千人目的即是胜利”
。 前线报告说已经扩大了几千人。 毛泽东长出了一口气,这一点太令他欣慰了,在陕北扩大几百人都是很困难的事情。 在红军渡黄河的同时,毛泽东派西北社会局局长李克农前往洛川做张学良的统一战线工作。在从义牒镇前往石楼的重重叠叠的山路上,雪薄石滑,毛泽东与张闻天停下来,在山凹避风的黑石头旁研究李克农的工作问题,然后给李克农发出了新的指示。指示说“九一八”到现在四年多了,东北三千万同胞成为日寇倭奴的刀下鬼和俎上肉。整个华北快要变成“满洲国”第二。蒋介石放弃了你们的家乡和土地财产,让你们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为倭奴残杀奸淫。东北军薪饷不及中央军的一半,官兵养家糊口更是说不上。蒋介石今天要东北军到鄂豫皖打红军,明天又到甘肃、陕西打红军,目的是使东北军受牺牲,受损失,好教日寇少一个敌人,好使蒋介石少一个对头。东北军不要认错了自己的冤家对头,一错不能再错,一误岂堪再误。 中央向李克农指出,我们的策略要处处把张学良与蒋介石分开,求得与东北军互不侵犯协定的订立,解除红军的压力;如果张学良提出取消苏维埃,则克农要提出取消南京政府,成立抗日救国联合政府;要求停止内战,不拦阻红军集中河北,不反对红军充任抗日先锋队;原则不让步,交涉不破裂。 李克农同张学良和王以哲就联合抗日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口头协议。 李克农过河来到大麦郊前线给政治局汇报了见张学良的情况,并把张学良赠送毛泽东的图书送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后,认为张学良有家仇国难,对抗日是有诚意的。我党取得与张学良的谅解是统一战线的重大成果,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李克农说,张学良希望共产党方面派主要负责干部同他商谈。 张闻天扭着脸看毛泽东。毛泽东抽着一支烟,思考着,说,我看恩来可以到肤施(即延安)同张学良会谈,共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根本大计。同时,苏维埃制度是否适合于中国,也请张副司令、于主席、王军长、何军长、董军长、万军长和东北军师团长亲自来考察,加以判断。 张闻天说,那就请恩来代表中央去肤施与张学良谈。 毛泽东说,那么,你通知恩来? 张闻天说,我来告诉恩来政治局的决定。 3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与彭德怀带领直属队从大麦郊出发,前进到了川口村,3月22日,继续向南,到了隰县的石口村。 山西的战略地位,山西的地理环境,山西的经济状况,山西的人口密度,都令毛泽东十分满意。 在石口村,大山的阴面还有积雪,黑一块,白一块的,风柔和了,有了春天的气息。毛泽东在民居中,抽着一支烟徘徊,思想上突然豁然开朗,感到革命的道路很宽广,前途很大。我们瓦窑堡会议的精神与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是一致的。反日的“一二?九”
学生运动后,全国的抗日情绪高涨。中国共产党现在可以把革命与民族联系起来,把革命战争与民族战争联系起来,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列,可以唤醒和争取最大多数民众,增强了革命的力量。按现在的战争形势,红军可以向河北发展,集中河北,向华北发展了。 中央政治局于3月20日、23日、24日、25日、27日,在大麦郊、石口、石楼等地一带峰峦起伏的山村,连续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统称为“晋西会议”。主要是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讨论政治、军事和统一战线问题,以及以发展求巩固的军事战略方针等问题。 毛泽东坚信红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以继续向华北发展。
他在24日情绪激昂地说:“我们以山西为根据地,到华北对日作战,不是跑得太远,而是太慢。华北有广大的革命情绪极高的群众,在那里还可以进行没有固定战线的大规模的运动战。不相信战略上的以少胜多,战役上的以多胜少;不相信向华北发展,以为向华北发展会动摇陕北,是完全不对的。红军将来主要做山西的文章。” 3月24日,吕梁山区初现了初春的气息。山峦中的草根露出了尖尖的绿芽,风也柔和了。毛泽东和张闻天、凯丰、彭德怀、林育英等前进到了石楼西南的一个叫四江村的小村。这虽然是一个挂在山坡上的小山村,但村中军马云集,带短枪的干部战士林立,老百姓一看就知道红军的大官来了。不假,政治局会议要在这里继续进行。 会前,毛泽东一个人站在村边的山头上,双目炯炯地了望着笼罩在云霭中的吕梁山远处的山山岭岭。山间刮过来的风吹着他很长的头发,衣服也有些宽大,他抽了不少烟,经过在吕梁山区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深沉思考,他对山西的战略地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贺子珍走上来,说:“看你抽了多少烟!从昨天晚上抽到现在。” 毛泽东看了一眼瘦长的贺子珍,说:“老在想问题,不抽烟不行呀!抽烟有助于我想问题。” “那也要注意身体嘛!” “没得办法!”毛泽*然像小孩儿一样天真地笑起来,说:“子珍呀,我想了一晚上,有了新的收获。” “什么收获?” 毛泽东拿烟的手在打着手势,说:“我觉得山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很重要。我们许多同志还没有看到。必须要使他们都认识到,红军占领了山西就占领了华北。” “啊?”贺子珍惊讶,“你说说,我听听。” 毛泽东说:“你看山西的东西南北,北面是恒山,东北是五台山,东面和东南是太行山脉,西面是吕梁山脉,中间是中岳山,南面还有中条山。汾河流域人口稠密,十分富饶。这都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呀!” “太像我们的井冈山的罗霄山脉了!”贺子珍说。 “叫你想起井冈山?”毛泽东说:“那就对了!我们井冈山人见了山亲嘛。共产党人要做好大山的工作。在山西像在井冈山那样干,中国革命的路就宽畅了!” 这一天,在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表示红军将来主要要做山西的文章。这是他对中国革命在30年代进程的一个科学预见和判断。 毛泽东在会议上说:“华北是全面对日作战的战场。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目前以经营山西为主,也要准备在河北、山西、绥远三省进行运动战。在山西临时采取分兵原则,三个集团军采用打网式的普遍的游击战。在战略上采取大胆的方针,在战役上采取谨慎的方针,在山区有利的地形上以多胜少,减少错误,求得削弱敌人。我们自己则争取群众,扩大红军,扩大红军为主中之主。” 毛泽东经营山西的战略受到张闻天的赞扬。 张闻天说:“我经过20多天随军行动,对山西有了初步的了解。山西有山有水,扩军筹粮都不成问题,比陕北条件好。在山西可以解决红军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所以,我赞成老毛经营山西的思想。” 凯丰说:“老毛一看到山就兴奋,他的战略离不开山。” 林育英说:“大山可以有助于红军的攻防问题,对日作战山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营山西是对的。” 彭德怀说:“我越走越不愿意离开山西了。山西的大山可以消除敌军装备的优势,发挥我军的优势。” 张闻天说:“老彭,你是觉得这里的拉面饸饹比陕北的土豆小米好吃呀?” 彭德怀说:“民以食为天嘛!军队以胃为战斗力!” 毛泽东说:“小米我所欲也,拉面亦我所欲也,二者可以兼得也。” 大家都痛快地笑了。 毛泽东从2月21日进入山西,到今天已经40余天,他每天带着政治局和军委指挥班子,在山西的大山里昼夜转战跋涉,辗转中的日日夜夜使他见识了山西的大山,认识了山西的战略地位,崇山峻岭的价值不断在他的脑海里发酵,馒头终于蒸熟了。 1937年8月八路军出兵山西。
红军离开黄河河口越来越远。 毛泽东心中不安起来,考虑到后路问题。 他思考了一下,立即拿起毛笔写电文,要求中路军指挥叶剑英和陕甘省委书记李富春要确保后路,要加强黄河东岸5条要道的工作,要充分发动群众,加强游击战争,加强干部的领导。后方一切武装归叶剑英指挥,地方工作与李富春商定部署。 毛泽东担心石口镇的防守问题。他指示宋时轮(解放后军事科学院院长),敌人1纵队向石口镇前进,“你应尽可能保持石口镇、凤尾村在我手中,要利用81师第1营在石口镇以南采取运动防御南北两面。” 毛泽东要宋时轮派部队到新庄口村向大麦郊警戒,情况要随时报告军委。 晋军集中兵力会攻义牒镇。28日,叶剑英率224团在石楼、义牒作战一整天,之后主动放弃了义牒及沿河渡口。 毛泽东猛抽了几口烟,决定北线丢失南线补。 他立即指示:“1军团、15军团必须依照前令,分别以迅速行动扫除南北段黄河封锁线,使敌人得了数十里,而失掉数百里。” 他要求刘志丹、宋任穷要率红28军立即过黄河,拒阻东面敌人,配合15军团消灭蔡家会以西以南黄河沿岸晋军,最好能消灭敌人一个团,停止追敌,在晋西北创造苏区。红28军有东渡黄河配合15军团行动,在晋西北地区首先在兴县等县粉碎沿河堡垒,消灭敌人
,发动民众扩大红军,创造苏区与神府葭苏区打成一片之任务。 在四江村,他展望政治和军事形势,感觉很乐观。要求叶剑英和李富春立即猛烈地扩大红军创造河东战场,即或遇到某些困难也必须坚决克服之,加强赤化的工作,加强各个要道的工作。要保障义牒、辛渡、关渡在我手中,要在嘴头、永和关开辟两个新渡口。 毛泽东与张闻天、彭德怀一起研究了1军团和15军团下一步的行动方针,有让1军团出河北的战略企图。他们指示*、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1军团行动要坚决,要以扩大红军为主,第一步,分兵翼城、绛县,小部包围沁水,向敌人示欲向东;第二步打汾城、新绛、稷山、河津、乡宁5县,任务是扩大红军;第三步转至永和、大宁、吉县、隰县、蒲县,任务第一毁路,第二扩红;第四步突然打向介休、平遥、祁县、太谷,任务同第三步;第五步占领正太路,任务同上;猛烈壮大1军团实力,“而后或出河北,或出长治、晋城,依情况决定”。15军团在晋西北转动,破坏黄河北线的堡垒线,与神府苏区打通,连成一片。这个任务是一年后贺龙120师实现的。 在吕梁山区的民居中,毛泽东与张闻天、彭德怀正在商谈各兵团扩大红军的问题。十月革命节前,全军要扩大红军36000人,前方30000人,争取超过。4个月内完成3个军9个师27个团的编制,每团750人。地方红军3个月内完成4个军。 4月1日,毛泽东向政治局郑重地提出了红军向华北发展问题。 他提出党要从战略上考虑经营山西的问题,要求抗日先锋军以华北五省为作战范围,第一阶段以在山西创造对日作战根据地为基本方针。在此方针下,可以全部或一部跃入绥远或河北或河南之一部,作为临时步骤。反对以跨越山西向河北、绥远作为第一阶段的基本战略方针,也反对不能以临时的跳跃作为战役方针。 这个以山西为基点实行三级跳跃的战略思想在1938年春天终于实现了。 天气转暖,山风吹面不寒。 1军团红军一往无前地逐渐向南推进,毛泽东与政治局成员也逐渐向南移到了康城镇。越是向南,感觉天气越是转暖了。 毛泽东在吕梁山区指挥作战,日理万机,前方野战,后方河防,有关大局的大事小事,一律都事必躬亲,亲自过问。 几天来,他沉浸在经营山西革命要有很大发展的兴奋之中。 他想象在山西要闹一个比陕北更大的局面出来! 他和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同志反复研究了形势任务和战略方针等问题。 5月2日,他还没有想到回陕北的问题。他和彭德怀指示*、聂荣臻:“在形势与任务问题上,在战略问题上,中央与军委的极重大的任务是使第一方面军在数个月内扩大至50000红军以上,在山西和华北取得大胜利,在华北首先在山西经过游击区阶段,创造比陕北更大的根据地。在此根据地内建立模范的人民政权,成为号召全国革命的中枢,将此根据地与外蒙连接,与苏联打通。” 他们指出:“目前阶段战略基本方针,是在山西战胜敌人,造成抗日根据地,把山西与陕西联系起来,在山西作战与赤化,不但包括晋东南,还包括晋西南、晋西与晋东北,不管晋东南以外三区怎样,人民经济条件较差,亦不能看轻其重要性。”这些都是战略的基本点,在战役方针上,不规则无定向是可以的,在战略方针上不规则无定向是不许可的。 这是很鼓舞他和政治局同仁的一个战略设想。 毛泽东准备让1军团执行向晋东南的任务,后来看到*在晋西南还能扩大红军数千人,决定暂时从缓。4月8日他又给*、聂荣臻下指示,要尽可能留在晋西南,第一步要转至乡宁区域,第二步要转至蒲县、大宁、永和。为利于你们以后向晋东南作长距离跃进与达到新的区域,目前必须尽量吸引敌人向晋西南与向沿河方面。 毛泽东让*和聂荣臻声西而击东,最终目的要进军晋东南。 他以扩大红军为总方针的第一等任务,先锋军在7个月内完成5万人的编制并武装起来。这个战略计划倘若实现,红军很快就会发展起来,在山西站住脚。 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从来不带手枪,气质上很像一个不修边幅的教书先生,但他是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思想和战略,往往是独出机杼,独辟蹊径,与众人的思路迥然不同。他的特立孤迥的战略策略之所以能在党内通过和实施,与他从井冈山以来指挥战争胜多败少百战功高有关。另外,从长征以来,一直到陕北,他与中央负责人张闻天配合默契。党内认识的一致非常有利于贯彻他的一系列战略方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