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从“矛盾”个性 看张学良的成败与荣辱(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其实,这也就是命运,亦即人的生命主体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生存状态。
     “本来是要驰向草原,没曾想却闯入了马厩。”这种动机与效果恰相悖反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性的复杂和机缘的有限。生活在现实中的各色人等,伟人也好,常人也好,都不可能一切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清人胡大川《幻想诗》中有这样两句:“天下诸缘如愿想,人间万事总先知。”既然叫“幻想”,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实际上,世间任何人的愿望、追求,都不能不受制于他人,都无法完全摆脱环境的影响。
    “人是环境的产物”。在终极的意义上,或者从总体上说,个人的命运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社会环境的作用尤其不容忽视。
     对张学良来说,最关键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环境,换句话说,与他关联最密切、影响他整个一生的客观对象,一为他的父亲“东北王”张作霖,一为他的顶头上司蒋介石,一为他的死对头日本侵略者,再就是最后“化敌为友”的共产党与红军。这四个方面决定了他一生的成败、荣辱、得失集于此,功过、是非亦集于此。
    父亲为他的起飞铺设下必要的基石,而且,给予他以巨大的、直接的影响。他说:
     我是可以做些事,确比一般人容易,这不是我能力过人,是我的机遇好,人家走两步或数步的路,我一步就可以到达。这是我依藉着我父亲的富贵权势。我为什么不凭藉着这个,来献身于社会国家哪?这使我决心抛弃了那安享的公子哥儿生活,走上了为人群服务的途径。
     他从小就生活在日本军国主义虎视眈眈、垂涎欲滴的东北,亲历“草根阶层”所遭受的践踏与蹂躏。他从小就痛恨那些气焰嚣张的日本军人、“晃着肩膀、耀武扬威”的鬼子顾问;对于出没沈阳街头、扮演着侵华别动队角色的日本浪人和“穿着浴衣、花枝招展地招摇过市”的东洋荡妇,厌恶至极,视为“社会的疥疮”、民族的耻辱。及长,国恨家仇集于一身,心底深深地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主政东北伊始,为了摆脱日本对东北的控制,他无视田中内阁的蓄意阻挠,毅然实施东北易帜,他以“我是中国人”这掷地作金石声的壮语,回绝日本特使许愿拥戴他做“满洲王”的诱惑。当他得知族弟张学成阴谋叛国,私通日本时,他大义灭亲,就地枪决。在推行强硬的反日政策的同时,他大力开发建设东北,修铁路,建海港,鼓励官民兴办煤矿、织厂、窑业,开发教育事业。可是,难以理解的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国难当头之际,他却听命于蒋介石,不予抵抗,致使东北大好河山沦于敌手。真是咄咄怪事!
     对于蒋介石,他一贯忠心耿耿,惟命是从,“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从东北易帜到调停中原大战,为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东三省沦陷,又代蒋受过,身被恶名;尔后,日军进犯华北,热河失守,为平息全国愤怒浪潮,他又慨然答应蒋介石的要求,交出军权,下野出洋;旅欧归国后,他又把所接受的法西斯主义影响化作实际行动,积极拥戴蒋氏为最高领袖。可是,时隔不久,还是这个张学良,竟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果断地实施兵谏,扣蒋十四天,逼他抗日。这也大大出乎国人的意料。
     他同共产党、红军的关系,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当时,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受到严重削弱,初到地瘠民穷的陕北,困难重重。按照张学良的初衷,他是想要“通过剿共的胜利,取得蒋之信任,从而扩充实力,以便有朝一日,能够打回老家去”。但是,实际接触之后,特别是从损兵折将的深刻教训中认识到,共产党是消灭不了的;他们的主张“不但深获我心,而且得到大多数东北军特别是青年军官的赞同,我开始想到,我们的政策失败了。为此,开始与中共及杨虎城接触,以谋求合作,团结抗日”。正所谓“不打不成交”,结果,由拼命追剿的急先锋一变而为患难相扶持的真诚朋友。最后,反戈一击,临潼兵变,强迫蒋介石“放下屠刀”,停止“剿共”计划,挽救了民族危机,帮助了中国革命。这一切同样也是始料所不及的。
     张学良的性格特征极其鲜明,属于情绪型、外向型、独立型。正直、善良,果敢、豁达,率真、粗犷,人情味浓,重然诺,讲信义,勇于任事,敢作敢为。在他的身上,始终有一种磅礴、喷涌的豪气在。那种胸无城府、无遮拦、无保留、“玻璃人”般的坦诚,有时像个小孩子。而另一面,则不免粗狂,孟浪,轻信,天真,思维简单,容易冲动,而且,我行我素,不计后果。
    他说:
     我一生最大的弱点就是轻信。毁也就毁在“轻信”二字上。要是在西安我不轻信蒋介石的诺言,或者多听一句虎城和周先生的话,今日情形又何至于此!再往前说,“九一八事变”我也轻信了老蒋,刀枪入库,不加抵抗,结果成为万人唾骂的“不抵抗将军”。1933年3月,老蒋敌不住国人对他失去国土的追究,诱使我独自承担责任,结果我又轻信了他,下野出国。他算是抓住我这个弱点了,结果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