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
我从来不像人家,考虑将来这个事情怎么地,我不考虑,我就认为这个事我当做,我就做!……孔老夫子的“三思而后行”,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我是“要干就干”,我是个莽撞的军人,从来就不用“考虑”这个字眼。
农村旧时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谚。张学良的顽皮、捣蛋,无拘无管,“和尚打伞,无发无天”,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可说是从小就养成了。一次,父亲以玩笑口吻对他说:“不喜欢你了!”他立刻扑上前去,把老帅的长袍大襟一把扯了下来。看到村里人跳神、求仙,祈祷、算命,他就当面向人家问难,表示强烈反对。有一回,家里请来了一个巫婆跳大神,他趁大人没注意,故意把西瓜皮投掷在大仙附体的巫婆脚下,使这位大仙摔了个仰面朝天,他却在一旁拍掌大笑,说“你看大仙灵不灵”。闹得最严重的是,帅府设宴请客,筵席上,酒、菜已经摆满,宾主正在举杯称觞,他发现席上没有自己的座位,便钻到桌子底下,猛然用头一顶,登时杯盘满地、酒肉翻飞。 长大以后,更是胆大、冒险,无所顾忌。他说: 我可以把天捅个大窟窿。你让我捅一个,我非得捅两个不可。
我对于中国的传统礼教,接受得不大多。自幼就具有反抗的性格,反抗我的父母,反抗我的老师,甚至反抗我的长官……凡不得于心者,自以为是,辄一意孤行,不顾一切。
在担任东北航空处总办时,他请来教官教他驾驶飞机。这天早晨,他趁教官没有在场,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独自将飞机发动起来,飞向远方。吓得身旁的人惊骇万状,不知所措。正是这种为常人之所不敢为,一意孤行、不计后果的冒险精神,为日后的处理“杨常事件”、发动西安事变,奠定了性格上的基础。
他有一种将生命置之度外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了得偿夙愿,绝不顾惜一切,包括财产、地位、权力、荣誉直至宝贵的生命。他有一句口头禅:“死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搬个家罢了!”他崇拜英烈,看重名节,有着坚定的信念。有一次,父亲问他,历朝历代最喜欢哪些人物,他说:“我喜欢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史可法、丁汝昌。”张作霖听了,十分高兴,情不自禁地双手重重地抓住儿子的肩膀,赞叹道:“好小子,有种!”
当被囚十年届满之日,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他能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对发动西安事变低头认“罪”,违心地承认是上了共产党的当,就有获释的可能。但他坚持真理,不讲假话,绝不肯以出卖人格做政治交易。“我张学良从来不说谎,从不做对历史不负责任的事!如果为了自由,无原则地接受三个条件,我还是张学良吗?”自由诚可贵,名节价更高。张学良渴望自由,却不肯牺牲名节而乞怜于蒋介石。结果,又被监禁了四十四年。
这使人想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由于触犯了雅典人的宗教、伦理观念,陪审法院要对他判刑。按照当时的法律,他可以向法官表白愿意接受一笔罚金,或者请求轻判,处以放逐。可是,他拒绝那样做,因为那样就意味着承认了自己有罪。这种坚定信念、刚直不阿的态度,被认为触犯了法院的尊严。许多陪审员被激怒了,纷纷投票判他以死刑。对此,苏格拉底有个表态发言,说:
我所缺的不是辞令,缺的是厚颜无耻和不肯说你们最爱听的话。你们或许喜欢我哭哭啼啼,说许多可怜话,做许多可怜状。我认为不值得我这样说、这样做,而在他人却是你们所惯闻习见的。 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个性,就这样决定了苏格拉底悲剧的命运。
这里,坚定的信念,闪光的个性,构成了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人性中最具魅力的东西。纵观历史,“死而不亡”的不朽者,代不乏人,而后人对他们的记忆与称颂,除了辉煌的业绩,往往还包含着独具魅力的个性。大约长处与短处同样鲜明的人,其风格与个性便昭然可见。 张学良是其中的一个显例。 来源:书摘(摘自《张学良人格图谱》,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7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