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经历的阻击战中,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都是经典战例。其实,当时东北战局还有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厉家窝棚阻击战。这场阻击战对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廖耀湘兵团,顺利解放东北全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在厉家窝棚的旧址上巍然耸立着辽西战役纪念塔,依然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拦头、截尾、打中间
1948年秋季,沉寂了半年多的东北战场再起风雷,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动了震撼中外的辽沈战役,兵锋直逼国民党军在关外的重镇锦州。关门打狗这一招,令国民党南京统帅部慌乱一团,蒋介石亲飞沈阳督战,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驰援锦州,侯镜如指挥“东进兵团”进攻塔山,企图以两路夹攻解锦州之围。
廖耀湘的“西进兵团”,番号为第9兵团,辖新1军、新6军、新3军、49军和71军的主力,青年军207师的1个旅,还有重炮、战车、汽车和骑兵部队,实力居蒋介石三大王牌兵团之首。该兵团所辖的新1军和新6军,是美国一手训练出来的,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素质,都雄居国民党全军之冠。廖耀湘实力虽雄厚,却深知东野的战斗力,不敢向锦州方向积极推进,而是采取“避实击虚”的滑头办法,以主力向西北攻占彰武,切断了东北野战军的补给线,企图迫使对方放弃攻打锦州。由于廖耀湘并不积极南进,解放军得以顺利围攻锦州。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猛攻,很快就全歼10万守军。 在解放军攻克锦州的震撼下,驻长春的国民党军全部动摇,曾泽生率领60军起义,李鸿率新7军投降,重镇长春宣告解放。
锦州和长春解放后,东北野战军随即将兵锋指向廖耀湘兵团。东野总部判断:蒋介石可能命令廖耀湘继续前进,配合“东进兵团”收复锦州,如果廖耀湘前出到黑山、大虎山地区,对解放军歼灭该兵团最为有利,因为这里是一条狭长的丘陵地带,非常有利于我军包围敌军。东野总部看中了这个理想的歼敌战场,准备将廖兵团诱进黑山、大虎山地区,打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消灭蒋介石的头号王牌兵团。
蒋介石确实非常“配合”解放军。他在锦州陷落后再飞沈阳,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南进。东总向军委报告了歼灭廖耀湘的决心,毛泽东回电说:“你们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甚为正确。”
10月21日,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指挥攻锦大军东进,迎击南下的廖耀湘兵团。东野主力6个步兵纵队,连同炮兵纵队共几十万大军,沿北宁路向东北方向迅速前进,准备合围廖耀湘兵团。
现代中国战史上有名的辽西会战,就以这样疾风迅雷之势展开了。对这场辽西会战,林彪的作战方针是:“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 一昼两夜行军250里
拦住先头的是东野10纵。10月23-25日,东野虎将梁兴初指挥10纵部队,在黑山顽强抗击廖耀湘的进攻。国民党军的71军、新1军和新6军,都在黑山防线面前损兵折将,整整3天几乎寸步未进。黑山阻击战使10纵威名大振,该阻击战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拖住后尾的是东野5纵和6纵。他们担负着切断廖耀湘兵团退路的任务,其意义与黑山阻击战同等重要。10月20日,东野在给军委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全局关键在于能否截断新立屯、彰武之敌的退路。”
东野5纵是后来赫赫威名的解放军第42集团军前身,然而当时还是一支刚刚成立的部队,而6纵则是东野的绝对主力。6纵16师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后来是井冈山红军的主力28团,到抗战时发展为新四军3师7旅,到东北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6师。在东北民主联军首批成立的5个纵队中,北满的1、2、6纵因兵力充足和装备较好,被国民党军视为民主联军的头等主力,称其为“林彪三只虎”。在“三下江南”和夏、秋、冬攻势中,6纵打出了虎威,连新1军、新6军也对其畏惧三分。辽沈战役开始后,东总调“攻坚老虎”6纵17师到锦州方向,而将6纵主力放在通江口地区待机,以监视长春和沈阳之敌。当廖耀湘兵团从沈阳出动后,6纵奉命南下牵制廖耀湘,以保障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在锦州战役结束后,东总能够定下歼灭廖耀湘的决心,原因之一就是有6纵在廖兵团后方,必要时能切断廖耀湘的退路。这与孟良崮战役围歼张灵甫的情况相似,当时粟裕也使用了潜伏敌后的一支奇兵,而且番号恰恰也是第6纵队。
10月23日,廖耀湘兵团猛攻黑山,摆出一副南下与东野决战的姿态。实际上,廖耀湘的真正意图是经黑山、大虎山向营口撤退。东野总部发觉敌人南逃营口的企图后,便在24日电令6纵,要他们以强行军进到靠山屯地区,坚决阻截廖兵团向东南撤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