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失守,长春不保,中共巩固了南、北满根据地,最后实现了由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
就在东北民主联军占领长春的当天,中共中央电告东北局:马歇尔今日抵达重庆,东北停战必然很快,应速催苏方从哈尔滨撤出,以利我军马上占领,并嘱咐说:“此事万急勿延。”4月10日,毛泽东又致电东北局和林彪,吩咐要保留好长春的防御工事,宣称“必要时把长春变为马德里”。
要想控制住长春和哈尔滨,就必须守住四平。毛泽东在4月19日给彭真、林彪的电报中明确指出,至于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三市能否确保,“决于是否能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人”,于是,他提出: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于四平南北地区举行数次大的战役,才能解决问题”。他要求“南满部队速调一部北上,交林直接指挥作战”。力求消灭敌军三四个师,否则“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想到要“全部或大部歼灭”新一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本溪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立即北调参加四平保卫战。如此一来,东北民主联军就有10万余人在四平一线同国民党军队激战。
对国民党来说,四平也同样重要。蒋介石称:“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他甚至扬言:不打下四平,决不停止战争,从而拒绝了马歇尔、民主同盟和中共提出的停战方案。于是,蒋介石指使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率领国民党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五十二军(1个师)及六十军(1个师),分三路气势汹汹地向四平扑来。
四平保卫战从4月18日开始,5月19日结束。蒋介石置停战方案于不顾,在东北大打出手。经过近一个月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陷入被动。此时,马歇尔第二次出面调停,但提出了以中共军队让出长春作为东北停战的条件。在此情况下,5月15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彭真,要他们考虑“全局再打下去是否有利”,是否“有条件地让出长春”,以换得“其他地区的合法”。5月19日,毛泽东再次电告林彪:“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下转第43页)(上接第40页)动地放弃四平”,由打阵地战转变为打运动战,变被动为主动。
当天,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四平失守,也就意味着长春不保。5月11日,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在目前情况下我应决心让出长春,请你根据此项决心负责进行谈判。”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三套方案:其一,双方在长春不驻兵,由中间派担任市长;其二,执行小组先去,一切谈好后蒋军再去;蒋军无条件即进长春,这种情况最坏,结果恐怕不好,仍是要打。当天,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国民党军队进入该市。
此时,蒋介石深感在东北的兵力不足,国民党军队打到长春之后,便停了下来。蒋介石不得不接受马歇尔提出的东北停战15天,进行谈判的协定。为了争取主动,6月5日,毛泽东要求东北局在哈尔滨坚守10天,并且强调此点“至要至要”。
从3月中旬开始,苏军陆续撤退。苏军在撤退时,为了尽可能多地把撤出的地区交给共产党,他们在撤退前几天就通知了共产党,却没有告诉国民党。结果,在苏军撤退时,中共军队已经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军队则主要占据了北平至长春铁路沿线地区和沈阳周围。当国民党军队向沈阳以南地区发动进攻时,苏军驻旅顺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同国民党军队达成协议,在旅、大苏军管辖区以北8至10公里处划一条“安全线”,国民党军队不得越过雷池,而中共军队可以畅通无阻。此外,苏军还把旅、大的行政管辖权移交给了共产党。中共利用大连的工业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在大连建立了兵工厂和军用物资生产厂,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运往东北和关内。
实际上,东北民主联军只在南满让出了一些城市。此后,东北民主联军一方面力争坚持南满根据地,另一方面全力巩固北满根据地,在北满地区控制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到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实现了由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于1948年9月发起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东北的革命形势转变如此之快,这显然与苏联的援助有关。陈云在分析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时指出:“由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这为我们的大部队能抢在国民党前面迅速进入这个地区,为改善我们的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尽管苏联受《雅尔塔协定》的制约,但“他们还是尽力帮助我们的。东北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这对于我们在和国民党作战中的后勤补给和病号的运送、安置也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