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打江山的军事家:粟裕辞帅后的不公正遭遇(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其实,他生前也体会过这种世态炎凉,他垂暮之年谈到华东战史时就说:“60年代编写华东战史,因1958年对我进行批判,有的人便因人及事,对我所指挥的战役横加指责,做了许多不符合事实的评论和记载。”
     因此,他十分痛心,觉得这不是个人的荣誉问题,而是对整个华东战史以及全体华野将士的不尊重。他说:“我这个当年华东战场的战役指挥者,却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这些材料,更没有机会谈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不仅是个人问题,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正确总结华东解放战争的历史。”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扯麻纱”的事情还远没有完。
    1992年,王希先老人又应邀写《浅谈粟裕的军事思想》一文。
    文章里,他也不客气,大胆地提出粟裕不仅是军事家,而且是杰出战略家的观点。
     这又是一顶许多军衔更高的人都不曾有的桂冠,有人当然不同意,觉得抬高了粟裕。尽管此前已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郭化若、原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都实事求是撰写文章,肯定粟裕就是一代战略家。
    老人这次坚持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从对军事领域的贡献看,粟裕战略家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他还给反对的人上起了军史课,说凡是研究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的人,无不被粟裕的军事理论和战例所倾倒;粟裕虽然只是华东野战军(三野)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但早在1946年10月,毛泽东就指定由他负责战役指挥。
     老人说,打仗由副职下决心,这是没有先例的。而且,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不仅歼灭战最多、战果最大,他多次提出的改变中央战略方针的建议,也都被最高统帅毛泽东所采纳。
     因为他的坚持,或许还因为对方最终被粟裕折服,文章保持了原汁原味,被收进《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精要》一书,并在这年5月出版了。
    粟裕是杰出战略家的观点,逐渐为人知晓,并形成了军史界的普遍共识。
    还是囿于区区军衔的框定,粟裕最高的军职始终只是军委常委,这一道坎终生也不曾跨越过。
     1976年前后,粟裕这位曾经的华东统帅协助叶剑英在稳定军方特别是华东军方局面,起到了他人无可代替的作用。过去的元帅在世者也只剩下四人,粟裕又是第一大将,但他就是上不了一个台阶。
    粟裕的秘书鞠开老人说,这也是张震、刘华清后来所说的“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①的一部分。
     粟裕的另一个秘书、《粟裕传》的主要作者朱楹老人,这段时期正好在粟裕身边,他回忆说,“四人帮”倒台后,仅居新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之下的叶剑英,十分欣赏粟裕,也准备让他充分发挥才干,提议他为军委副主席人选。
    以华国锋的忠厚和对叶帅的倚重,又当拨乱反正,急需干才的时候,这似乎就是板上钉钉的定论了。
    但不久人事格局发生变化,最后胡耀邦(中央组织部部长)赶赴上海,通知粟裕人事任命时,却成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一职。
    这时候的军委副主席,也就依然只是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年迈德高的元帅。
    有人采访朱楹老人,问是否因为粟裕生病,身体状况不好,才有了这种变化?
     老人摇摇头说,粟裕有病在身是事实,但这不算什么。如果他真做了军委副主席,有了用武之地,多年军事上的思考与探索可以付诸实践,病反而可能会好。
    他还说一般老年人闲着生病,忙着反倒身体健康,心情好就不一样了。
    如果粟裕当年不谦让元帅,结果会怎样呢?老人没有说。
    后人似乎总想探究历史迷宫的真相,但对粟裕而言,或许是迂腐的笑谈,“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若在乎这些名利,当年也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谦让司令与元帅了。
    不过,粟裕也曾差点“享受”了一次元帅的待遇。
    王希先老人回忆说,1988年春的一天,军事科学院办公室的潘石英处长给他打电话,说找他有重要的事。
     潘石英透露,经中央军委研究,十四名将帅被确定为军事家,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和左权。
     他说上级要求给他们每人写篇文章,论述其军事思想,最后集结成一本书:《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石》(出版后改名为《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精要》)。
    关于粟裕的这一篇,他们也想到了王希先老人。
     毛泽东等人都是元帅级别以上的人物,粟裕与左权跻身期间,体现了当时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考虑。如果粟裕不能称军事家,大概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但不久,似乎在不考虑粟裕、左权不妥,只考虑他们两人也不妥(一个毕竟没有元帅军衔;一个也不是唯一的牺牲的高级将领)的两难情形下,放宽了标准与要求,确定的军事家达到了三十三位。
     1989年11月,新华社被授权正式公布时,名单上增加了杨尚昆、李先念、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彭雪枫、罗炳辉、林彪等十九人。
    如此一来,与粟裕军衔相同的将领上了,与左权级别相当的先烈也有了。再有想法的人,也似乎挑不出毛病。
     这一变化过程,大概与1955年元帅人选的酝酿,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一般的人,只看到了结果,对过程则往往难于知晓,或者视而不见。
     这里还有两个特例,一是林彪排名末位,这是不难理解的;二是粟裕之前出现了两位国家主席,这种崇高的“九五之尊”职务,自然是“一介武夫”的粟裕不能比拟的。
    不过,还是有人觉得这份“榜单”不大尽善尽美。
     几个方面军的主要先烈似乎都有代表上了榜,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三位血洒疆场、名气更大的先烈,不上也就不好代表他们生前所在的部队了。
    因此,踌躇五年后,名单上又增补了这三人,总计达到了三十六位。
     在共和国开国元勋的群体里,区区三十六人当然也不算多。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牛人”们,以军事家的名义再次聚首一处,堪为另一种形式的凌烟阁了。
    但从十四位之一到三十六位之一,粟裕身后的这个故事,似乎也再次折射了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