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70年代中国军工大战役:洲际导弹让毛主席不安吗(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时国家处于被封锁的国际大背景下,建造一种机动性强、测量跟踪和控制功能齐全、设备精良的海上测量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978年10月,两艘测量船在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虽然两艘测量船的船长都是从海军选调的主力舰艇指挥员,但谁也没有过远洋航行的经验。
    朱鹏飞 (时任远望二号测量船船长):那么这个地方,就不一定是国际航线,也很可能有些地方都是从来没有船只跑过的地方。
    中国测量船编队在海军护航下驶出领海线,向南太平洋驶去。这是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舰队最大规模的一次远航。
    1980年5月9号,新华社正式发布了我国将在太平洋进行洲际导弹飞行试验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七度〇分,东经一百七十二度三十三分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的圆形海域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我国远洋测量特混船队在太平洋的行动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前后有十几个国家的船只、飞机在船队周围游弋、侦察、尾随。
    臧发惠 (时任远望一号测量船船长):在这个时候飞机也多了,国家也多了,还有直升飞机,直升飞机他们的起降非常方便,那个时候看他们的直升飞机方便得很,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的,一升上去呼就起来了。
     船队指挥部开始担心,万一他们来抢数据舱怎么办。船队决定实施一次佯动,一天夜里,编队驶出预定海域,转移外国侦察船只和飞机的注意力。
     目测该导弹重约200吨以上,由于使用液体燃料、体积过大,虽然投掷能力强大(理论值应近10吨,比长征火箭能发射的卫星重),但由于无法机动,自身生存性成问题。
    1980年5月18日上午,特混编队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布列开来,静候我国洲际导弹的到来。
    此时,中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基地已经准备就绪。
     十时整,导弹腾空而起,直刺苍天。按照洲际导弹的飞行计划,它以音速二十倍的速度迅速掠过我国大陆,三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八千多公里远的南太平洋。
     此时,在导弹弹头溅落区域,我国打捞船已经做好回收导弹数据舱的准备。如果无法在数据舱到达后两小时内把它打捞出来,它将实施自毁。
    远望号测量船率先捕获了导弹的遥测信号。
    崔秉书 (时任测量船船队科技处副处长):我们这个船叫长江一号,我们一发现目标马上就报告了,一报到首区去大家全都高兴了,放心了。
    此时,船上的人们甚至能用肉眼清晰地看到正在飞来的洲际导弹。
     很快数据舱准确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数据舱上的染色剂使海水呈现一片翠绿色。航测直升机在两千米高度发现目标后,引导一七二号打捞直升机载着潜水员向数据舱落点飞去。直升机垂直悬停在离洋面30米的空中。
    邓均照 (时任新华社记者):那时候飞机在上边走,潜水员往那儿游很费劲,直升机的螺旋桨多厉害,他走一点儿都很费劲。
    潜水员刘志友仅用五分二十秒就将数据舱打捞起来。本次任务的关键目标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