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70年代中国军工大战役:洲际导弹让毛主席不安吗(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试验开始了,六十二岁的总师黄旭华随潜艇一同下潜。
    两个小时后,潜艇浮出水面,这张照片记录了试验完成后黄旭华走出潜艇的瞬间,那一刻的感受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法说清楚。
    黄旭华 (时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我夫人跟我一个单位,她很支持我下去,因为总师不下去,大家思想负担这么重,你不下去,你这队伍怎么带,一直等到试验成功消息报回来,她哭了一场。
     1988年9月15日,我国第一次用导弹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取得成功。从1958年我国决定研制核潜艇,到这次试验成功,经过三十年的曲折历程,我国终于拥有了一支以核潜艇为作战平台的核打击力量,在潜在的核战争中具备了还手之力。
     我国实现第一次卫星通信这是一次震动全球的外交活动。1972年2月21日,全世界观众在第一时间从电视上看到了这一幕: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手跨过太平洋握在了一起。
    然而,把这一新闻传遍世界的却是美国的通信卫星。事后,周总理指示有关部门,我们也要搞自己的通信卫星。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曾经见证我国航天科技的众多辉煌时刻,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今天测控网建设,我国已建成陆海空天一体化的综合性航天测控网。
    东方红二号通讯卫星发射的测控任务就在这里实施, 要完成对卫星的轨道、姿态和转速的精确控制,这些都是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是又一场攻坚战。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给测控系统带来的一个突出难题就是中心计算机系统运算能力不足。
     为此,我国试图从国外引进高性能计算机,但是,由于当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在高性能的计算机方面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而未能达成协议。
    引进没有希望,国内自行研制没有结果,发射日期逐渐临近,技术人员只有在现有的设备上想办法,挖潜力。
    技术负责人郝岩提出用两台三二〇计算机和两台七一七计算机“捆绑”到一起提高运算速度的设想。
    计算机联在一起后,由七一七计算机负责接收数据,三二〇计算机负责处理数据,奇迹般地满足了执行通信卫星测控的需要。
    张爱萍后来视察时说,人要立功,机器也要立功。
     1984年4月8日,经过改进的长征三号火箭携带卫星再次起飞,卫星在距离地面三万六千千米的远地点成功变轨,最终定点在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
     外媒绘制的中国最新东风-31A导弹射程示意图,美国国防部一般认为东风-31打不到美国本土,最多可能威胁到阿拉斯加、夏威夷,也有的人认为可以抵达美国西部如洛杉矶。
     4月18日上午十点,张爱萍通过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与新疆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实现了北京和新疆间的第一次卫星通话。电话接通后,张爱萍扔下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大声说:“老王!哈密瓜熟了没有?”王恩茂幽默地回答:“我这就派人给你送去!”
     当天,我国第一次实现了电视直播。至此,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史上着名的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卫星通信发射试验“三大战役”胜利完成。它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延续,是我国国防建设走现代化发展道路迈出的重要一步。
     “八六三”计划改革开放的中国刚刚展开腾飞的翅膀,席卷全球的高科技竞争已经拉开帷幕,高科技引起的发展危机,最早触动的便是军事科技领域这根敏感的神经。

        1984年3月,国防科工委召开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对策讨论会;1985年11月,又召开了国防科技发展战略讨论会,随后制定了2000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预先研究计划,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

  随后,中央及时批准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就是着名的“八六三”计划。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计划全面展开。
     通过实施“八六三”计划,我国建成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攻克了一大批尖端技术和工艺难题,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我国军事尖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历史证明,谁拥有洞察未来的战略眼光,具备超前发展的魄力,谁就将拥有最蓬勃的发展和更远大的前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